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5月22日訊(記者 徐曉春)即時零售大戰打得如火如荼,外賣、快遞小哥背后的“供給站”悄然遞表港交所。5月19日,山東快驢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驢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不過,快驢科技更像是電池龍頭超威集團的“外包”銷售公司。快驢科技實控人武英杰曾是超威集團“金超威”業務部總經理,后在超威集團老板周明明的支持下自立門戶成立快驢科技,并于2019年拿下“金超威”的全國獨家代理權,業務上也形成了超威集團生產電池,快驢科技負責銷售的模式。
直到2024年,“金超威”仍然直接撐起快驢科技7成以上的收入。并且,即便快驢科技一再嘗試搭建自有品牌,減少對“金超威”品牌的依賴,但新興業務尚未成規模,自有品牌電池也需要依靠超威集團代工生產,快驢科技向超威集團采購額占比甚至超過99%,其中風險不言而喻。高度依賴超威集團的狀況下,快驢科技的毛利空間被強勢壓縮,年入16億元的快驢科技最終凈利不足800萬元,凈利率僅0.5%。
“寄生”超威集團毛利率低至4%
近來的即時零售大戰也有大半個月的時間,除了以大額補貼搶奪消費者之外,外賣配送也是重要的環節。數百萬外賣、快遞小哥身后,是對電動自行車充換電的巨量需求,快驢科技為此而誕生。
招股書顯示,快驢科技定位為為輕型電動車用戶、大型商業物流配送服務商、城市綠色共享出行用戶服務的短距離綠色出行服務平臺,公司擁有快驢養車、快驢快修和閃行共享三大服務平臺,向客戶提供鉛酸電池及鋰離子電池等電池產品、銷售充電器、輪胎等短距離輕型電動車的各種零件和配件,以及向當地合作門店提供技術及人員培訓和提供咨詢服務。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快驢科技以此取得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3.11億元、12.23億元和16.3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快驢科技以超威電池旗下品牌“金超威”的獨家代理權打開市場,但其利潤空間也受其掣肘。報告期內,快驢科技銷售“金超威”品牌鉛酸電池取得收入分別約為12.46億元、10.39億元和11.51億元,占公司各期總收入比例分別為95.1%、84.9%和70.6%。
面對百億營收規模的超威集團,快驢科技并沒有多少議價能力,超威集團僅讓出了“金超威”品牌銷售利潤的3%給快驢科技。相比之下,報告期內快驢科技自有品牌銷售的鉛酸蓄電池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8.5%、5.6%及6.4%,要遠高于“金超威”品牌產品。
近兩年,快驢科技不斷嘗試自有品牌的搭建。2017年,快驢科技推出自有鉛酸電池品牌“臻金”。2024年4月,快驢科技又以100萬元對價,從超威集團手中收購了兩項與“長跑者”品牌相關的商標,擴大自有品牌范圍。近兩年,快驢科技自有品牌鉛酸電池收入快速提升,2024年占比達到28.5%。
不過,除了向超威集團直接采購“金超威”電池產品,快驢科技自有品牌“閃行”、“臻金”及“長跑者”產品也由超威集團進行OEM代工生產。于是,報告期內,快驢科技對超威集團形成了高度的依賴,向超威集團采購金額占各期總采購額的比例達到98.5%、87%和99.2%。
整體來看,快驢科技綜合毛利率仍然不高,報告期各期分別為3.5%、3.4%和4.1%。扣除其他費用開支后,報告期內快驢科技凈利潤分別僅為629.3萬元、229.5萬元和799.3萬元。
事實上,除了購買搭建自有品牌之外,近些年快驢科技也嘗試其他方式來拓寬利潤空間。
2024年開始,快驢科技布局共享輕型電動車服務,與山西省晉中市、浙江省湖州市、山東省菏澤市、江蘇省鹽城市及福建省平潭縣等當地合作方共同投放運營共享電動車。招股書顯示,快驢科技已投放運營共享輕型電動車約6400輛,日均訂單量約1.85萬次,日活躍用戶約1.37萬人。但到2024年,快驢科技共享出行項目收入占比不足0.1%。
此次赴港IPO,快驢科技計劃募集資金擴展服務網絡,布局海外市場,進一步發展商業物流配送行業客戶相關業務。甚至,快驢科技計劃發展鉛酸電池工廠及鎂合金車架工廠,進行上游產業鏈延伸,從超威集團手中搶奪部分鉛酸電池生產利潤。
“金超威”獨家代理權撐起快驢起步期
快驢科技與超威集團的淵源遠不止如此。
2014年4月,快驢科技實控人武英杰跳槽進入超威動力(0951.HK)的子公司浙江超威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超威”),擔任金超威業務部總經理,主要負責電池在全國范圍內的銷售及營運。
彼時,互聯網電商風口之下,快遞、外賣行業蒸蒸日上,武英杰認為電動兩輪及三輪車行業仍然存在著尚未充分開發的下游領域市場機會,尤其是替換電池產品。2014年10月,超威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明明以個人名義與武英杰共同出資設立快驢科技,作為超威動力體外公司試水新領域。
其中,周明明僅為出資人,武英杰實際掌握著快驢科技的經營管理權。在超威集團的背書支持下,快驢科技開始向超威集團采購用于輕型電動車的鉛酸電池產品及鋰離子電池產品等。
不過,相比于數百億規模的電池制造行業,快驢科技試水的下游替換電池領域天花板并不高,加之鋰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的沖擊,到2019年,周明明集中精力在超威集團,退出快驢科技。武英杰及其好友李陽加、溫周萍等則承接了周明明的股權,此后快驢科技完全由武英杰掌控。
截至招股書披露時,武英杰是快驢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目前其直接持有快驢科技13.5%的股份,并且通過控股長興明遠新能源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而間接持有快驢科技62.55%的股份。
周明明退出后,超威集團僅負責生產“金超威”鉛酸電池,銷售經營部分則實現“外包”。2019年,快驢科技拿下“金超威”品牌鉛酸電池產品的全國獨家總代理,首期戰略合作協議期限為五年,目前,快驢科技已經將“金超威”的全國獨家總代理權延期到了2034年底。并且,快驢科技還與超威集團約定了優先續約權,即快驢科技在現有協議期限屆滿后能夠再續約五年。
與此同時,2019年,武英杰直接挖來了超威集團的數位高管。目前快驢科技四名執行董事包括武英杰、李黨裔、劉龍海及冀國平,四人均有著超威集團“金超威”業務部的工作經驗,李黨裔曾任職金超威業務部副總經理,劉龍海曾為超威動力區域總監,冀國平則曾擔任金超威業務部總經理助理。
上市前夕,在快驢科技2022年底凈資產只有2000萬的背景下,2023年泰安國資以8000萬元參與了快驢科技A輪融資,獲得10%的股份,快驢科技估值達到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