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飛
編輯 | 雪溪
3月21日,拼多多股價再次出現大跌,每股報收39.99美元,跌6.13%,總市值蒸發32億美元至501億美元,如果與高峰期相比,拼多多股價短短一年多縮水了八成多,總市值沒了2162億美元(約1.4萬億元)。
拼多多股價大跌,與其創始人黃崢退居幕后的時間相吻合,沒了黃崢的拼多多,越來越平庸了。
去年年初,黃崢選擇激流勇退,把拼多多董事長的寶座交棒給了陳磊,沒想到一年來,拼多多這個曾經的電商“寵兒”,開始面臨營收、用戶增長乏力的局面。
本次拼多多股價大跌就與其發布的最新成績單不無關系,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營收為272億元,同比僅增3%;平均月活用戶為7.33億,同比微增2%。
在此背景下,知名投資機構高瓴在第四季度減持了九成以上的拼多多股票,喜馬拉雅資本則直接清倉。昔日被奉為資本“寵兒”的拼多多,似乎在過去一年淪為了“棄嬰”。
1、用戶增長見頂
外界看來,拼多多增速放緩是必然的。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73%。
而截至2021年底的12個月,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為8.687億,雖然用戶體量可觀,但可供增長的空間已然不足,同比增長10%。
分季度看,拼多多的月活增速在不斷放緩,去年前三季度,拼多多的月活同比增速分別為49%、30%和15%,到了第四季度這一數據下滑到僅剩2%。
崛起于“五環外”的拼多多,早期靠著下沉市場的流量快速崛起,并成為可以與阿里、京東抗衡的電商巨頭。而如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紅海,在電商“內卷”的當下,拼多多的基本盤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淘特(阿里)、京喜(京東)等電商平臺持續進攻下沉市場,明刀明槍地搶奪拼多多“流量池”。
財報顯示,2020年底淘特年活躍用戶數量為1億,而在2021年底,淘特已擁有將近2.8億的年度活躍用戶。換言之,淘特去年為阿里巴巴帶來了1.8億的用戶增量。京東最新財報也顯示,在過去的2021年里京東凈增加了近1億活躍購買用戶,這些新增用戶70%來自下沉市場。
眼下,下沉市場已成為電商巨頭們新的“流量池”,除了阿里、京東,蘇寧、國美、唯品會等也在布局,拼多多的城池正面臨多方“圍剿”。
其次,抖音、快手、小紅書等自帶流量的視頻平臺也在通過電商變現,這無疑瓜分了電商平臺的“蛋糕”。
以快手為例,根據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快手的其他服務在2021年第三季度取得收入19億元,同比增53.0%,該業務主要受電商業務推動。該季度快手電商交易總額(GMV)達到1758億元,同比增長86.1%,重復購買率70%以上。
相關分析師認為,拼多多的用戶規模已經觸及互聯網用戶增長的天花板,未來滲透增長空間只會更有限。
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曾在電話會議上提到,“現在拼多多的用戶基數已經很大了,如何讓消費者嘗試新的品類、獲得新的體驗,如何能夠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預期,從而提升用戶的信任度,提升我們用戶的心理占有率,是拼多多面臨的新挑戰。”
2、高增長一去不返
翻看歷年財報,早前拼多多的業績可以用“一路高歌”來形容。
自上市開始算起,2018-2020年,拼多多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52.26%、129.74%和97.37%,三年平均增速達到293%以上,令人艷羨。
但最近一年拼多多收入表現出明顯的增長乏力。2021年前三季度,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速為239%、89%和51%,到了第四季度這一數字進一步下滑到3%;同期毛利增速也從一季度的142%下滑到四季度的38%。
從拼多多GMV的表現來看,也呈現出逐年放緩的無力局面。2019-2021年,拼多多GMV增速分別為113%、66%和46%,幾乎每年下一個臺階。
浙商證券認為,拼多多營收和GMV放緩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1)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消費疲軟;2)公司控制銷售費用;3)直播電商增長強勁,瓜分了用戶注意力和購買力,但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4)公司通過擴品類、品牌化等手段提升平臺客單價,但品牌運營存在一定難度。
3、市值蒸發萬億
拼多多變得越來越平庸,與創始人黃崢的離開有一定關系。
2020年7月黃崢宣布卸任拼多多CEO,但繼續擔任董事長。次年3月17日,黃崢發布2021年度致股東信,宣布自己辭任董事長,由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接棒。
算下來,從黃崢完全“退休”到現在正好一年。但這一年,幾乎也是拼多多從資本寵兒到“棄嬰”的一年。
去年3月1日收盤,拼多多股價186.15美元/股,而到今年3月1日收盤僅剩50.98美元/股,一年時間里跌幅超過72.6%,市值蒸發超過萬億人民幣(1693億美元)。黃崢的身價也從4000多億人民幣一直跌到現在不到810億人民幣,蒸發了差不多3200億。
股價跳水也讓投資機構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2021年第四季度,橋水增持了30%左右的拼多多股票;同期,淡馬錫對拼多多的持股從2.67萬股大增至211萬股;著名私募景林也大幅加倉了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等熱門中概股。
但高瓴的操作恰好和上述機構相反,第四季度高瓴減持了九成以上的拼多多股票,對拼多多的持股量由281萬股減至21.3萬股。而喜馬拉雅資本則干脆直接清倉拼多多達36.31萬股。
對于互聯網企業,資本最看重的一直都是未來預期,在拼多多遭遇用戶增長見頂、營收增幅下降的情況下,資本市場也只得用腳投票。
對于未來,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表示,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拼多多會繼續以用戶為導向,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并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跋啾扔诟绫痪€上化、更高線上化率的品類來說,農業的線上化率仍然很低,在現有履約體驗下用戶的很多需求沒有被滿足?!?/p>
陳磊表示,這也是為什么拼多多在堅定不移的投入農業,發展農業科技核心技術、推進農業科技普惠的原因。
去年8月,拼多多就宣布設立“百億農研專項”,持續推動農業科技普惠,并將二、三季度的利潤全部投入到該專項,這些錢將主要用在農產品品牌、農業人才、物流倉儲等領域。
經過近半年的建設,拼多多在農產品品牌化方面,已經打造出了會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歸臍橙、洛川蘋果、賓川大蒜、鹽源丑蘋果、蒲江獼猴桃等農產區的產地品牌。
在農業人才方面,據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以95后為代表的“新新農人”已經成為推動農產品上行的嶄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臺“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的占比超過13%。
在農研科技方面,拼多多發起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已連續舉辦兩屆,并為先后孵化了溫室種植、無土栽培、AI種植等多個前沿項目,目前正廣泛應用于遼寧、安徽和云南等地。
過去數年農產品雖是拼多多的優勢領域,但并不是“人無我有”的一招鮮。
相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農業相關領域。阿里巴巴在全國多地設立產地倉,打通淘寶、淘特等線上渠道、聯合當地政府共建標準規范的數字農業基地。騰訊建立了騰訊安心平臺,讓商品全流程“來源可追、去向可查”。京東在全國興建京東農場,提出了“奔富助長計劃”和“產業興農行動”,幫助鄉村實現人才、產業、品牌和收益的本地化。美團也希望將AI技術運用到水果、蔬菜,甚至肉類的培育中,讓大家提前品嘗到未來食物。
除了傳統巨頭,新貴抖音、快手也在積極助農。2019年,快手推出“三農快成長計劃”,助力鄉村振興,到2020年快手平臺三農創作者電商成交單數超過5000萬。今年2月抖音在山東濰坊投資2.5億元成立“抖音小鎮”,計劃分三期實施建設,第一期為直播基地打造項目,第二期延伸食品加工項目,第三期為配套的全國配倉項目。
自下沉市場崛起,曾上演“農村包圍城市”的拼多多有意靠“拼團+農產品”解決增長難題,殊不知這條路上已擠滿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