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洗護賽道,正在日漸擁擠。
因為在科學育兒和政策規范等因素的驅動下,年輕父母對兒童洗護品類的認知愈加清晰,這也讓整個行業在消費升級的多元化需求中提速發展。在這其中,也吸引了許多新老玩家和資本機構入局押注。
但隨著入局者眾,也伴生出諸多亂象。如:消字號冒充妝字號、違規添加禁用成分……就在日前,兒童面霜品牌「紅色蝸牛」旗下的嬰初霜,被爆出含有化妝品禁用的抗生素成分——他克莫司。
一錘定音,監管部門確認紅色蝸牛含有“他克莫司”成分
據了解,事情起因是,王先生(化名)發現自家寶寶無論多嚴重的濕疹,只要涂上1—2次嬰初霜就能好。但這款產品明明是“妝字號”,但卻有著“一抹見效”的速度。而且突然有天,寶寶臉上不僅冒痘還長毛,這也不禁讓他想到了“激素面霜”。
隨即,王先生通過聯系評測機構,對紅色蝸牛這款產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沒有激素,但卻含有化妝品禁用的抗生素成分——他克莫司。更重要的是,該產品所含濃度為0.034%,比某品牌的藥品他克莫司軟膏(有效成分0.03%)還要高。
那么他克莫司軟膏是什么?百度健康醫典顯示:“他克莫司軟膏”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主要用于中到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的二線治療,建議用法是短期或間歇性長期。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灼燒感、瘙癢、過敏、紅斑、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2歲以下兒童是被明確禁用的人群,即使2歲及以上也要嚴格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但從紅色蝸牛嬰初霜外包裝上來看,其并未注明任何相關警示,甚至還有客服明確指出產品用法:“沒有年齡限制,日常可以當面霜用。”
事情曝出后,紅色蝸牛將網店相關產品下架,其生產商廣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浩生物”)更是發表聲明函稱:“治療皮膚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激素不是他克莫司。紅色蝸牛每個批次產品都經過嚴格檢測,甚至是監管部門的多次抽檢,沒有激素。
為了打消所有客戶顧慮,我司已將近一年來所有批次產品,主動聯絡國家權威機構送檢以正視聽。如有任何客戶擔心產品問題,歡迎在任意渠道購買紅色蝸牛產品,送至任何國家權威機構檢測。我司承諾,對所有產品檢測結果承擔責任。”
然而,這份言之鑿鑿的聲明,很快就被臨海市場監管打臉!根據公告顯示:通過智能系統鎖定轄區內3家經營單位,并收上來分屬3個不同批次的10盒紅色蝸牛嬰初霜。經送檢結果可知,三批產品均含有“他克莫司”。
目前,該局已責令廣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暫停生產經營,并召回上述產品。同時,由于上述3批次產品的供應商均為臺州市某母嬰用品商行,臨海局已將相關信息反饋臺州市局,初步調查已排查到下級零售商7家、上海的上級經銷商1家,相關案件線索正在國家局的統一協調指揮下全國聯動核查處置中。
紅色蝸牛與代理商恒瀾生物&中浩生物“前科累累”
實際上,深入了解紅色蝸牛之后,就會對此次“違規添加禁用成分”的行為,感嘆是“意料之中”。因為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出現這個問題,早在2022年7月,該款嬰初霜就因超越許可范圍開展紅色蝸牛嬰初霜(皮膚抑菌霜)霜劑類抗抑菌制劑的生產活動,被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處以罰款0.49萬元。
隨后,變更為“妝字號”后,在2022年底以及2023年中,該款嬰初霜又先后被廣東和江蘇兩省的藥監局通報,原因是檢出禁用物質:鹵倍他索丙酸酯、氯倍他索丙酸酯、賽庚啶。
同樣的,“前科”累累還有紅色蝸牛的生產商。根據藥監局的產品備案信息可知,經手該款嬰初霜的生產商共有兩個,分別為廣州恒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恒瀾生物”)和上述提及的中浩生物。其中,恒瀾生物前腳剛在2022年10月將嬰初霜的備案注銷,中浩生物后腳就在同年11月啟用了嬰初霜的新備案。
值得關注的是,中浩生物與恒瀾生物備案人住所地址相同,均為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鶴云路9號之二。而深查之下,發現二者其實就是同一家,只是換了個“馬甲”。根據企查查顯示:兩家企業的重要人員幾乎重疊,如何間秋、莫增慶。
具體來看,何間秋是恒瀾生物的監事且持股10%,而其在2022年6月7日前,曾為中浩生物的實際控制人(持股95%);莫增慶是恒瀾生物的生產負責人,而其在2022年10月20前,曾是中浩生物的股東(持股10%)。
雖然除卻此件事情外,中浩生物的企業背景看起來很干凈。但實際上,它的前身恒瀾生物卻是一個“爛攤子”。2022年10月,廣州恒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了3批次的“嬰貝萱嬰膚霜”和1批次的“嬰康益生元身體乳”,經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檢驗和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結果含有化妝品禁用物質“氯”。
也正因此事,恒瀾生物的法定代表人吳顯斌和生產負責人莫增慶被終身禁業,而這也是業內首次細化處罰到具體負責人。但從上述信息不難看出,從曾經的恒瀾生物,到現在的中浩生物,這個企業一直沒有因沉重的代價而幡然醒悟,依舊想方設法鉆行業監管的漏洞。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眾所周知,一般來說正常品牌在知道生產商有問題的時候都懂得趨利避害。然而,紅色蝸牛卻始終堅定地與問題生產商站在一。令人難以理解的同時也讓外界猜測,如果沒有品牌商授意,生產商會私自往產品里面加違禁物質嗎?紅色蝸牛其他產品中是否也存在相同問題?
企查查顯示,“紅色蝸牛”是上海康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其主營業務是做成人敏感肌與寶寶護膚產品,旗下還有“嘟卡”“膚原”“柚家心選”等品牌。
在此次紅色蝸牛抗生素曝出后,7月13日中浩生物將涉事產品的備案注銷,同時還注銷了旗下46款嬰童護理產品的備案,波及品牌包括艾因博士、益福特、巴酷庫、嘟卡等。
兒童功效護膚風起,國家監管和審核應從嚴
眾所周知,兒童的皮膚十分嬌嫩,經常是干癢、泛紅、起皮和敏感等問題輪番上陣,令許多家長備受困擾。從小紅書平臺內也可見,關于“兒童皮膚問題”的筆記篇數、筆記閱讀量、筆記互動量都處于高位。
其中,有寶媽分享道:“寶寶出生十幾天就開始滿臉疹子,每天看到寶寶各種不舒服我都快抑郁了。”“老大是個特異性皮炎寶寶,從小到大每天都要抓不停,身上皮膚沒有一處光滑,有沒有寶媽支支招。”
這是因為無論是角質層還是表皮層,兒童的厚度都比成人的要薄20%~30%。同時,他們的皮膚屏障功能也未成熟,所以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較差。從相關報道中可知,光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的年門診量就超過25萬人次。
而在眾多兒童常見皮膚疾病中,特應性皮炎(AD)出場頻率排在首位。根據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版)顯示,我國1-7歲兒童AD患病率為12.94%,1-12月齡嬰兒AD患病率更是高達30.48%。
基于此,除卻“安全性”和“溫和性”這兩大基本要求外,年輕父母對兒童洗護產品,還提出了更多的個性化訴求,如:滋潤保濕,呵護敏感,舒緩和預防紅斑、干癢、干燥、皸裂……而這些都指向一個核心“功效型”。
澎湃需求顯現下,無論是洗護領域的新創玩家,還是老牌選手,抑或是跨界企業,都紛紛將兒童功效護膚品類納入產品矩陣的規劃之中。同時,這對于健康管理型門店而言,也是一個標配品類。
但在兒童護膚品市場中,非法添加違禁成分、濫竽充數、以次充好等問題屢見不鮮。就在近期,又有三款械字號“兒童產品”被曝違禁添加,分別是樂瑪堂蒲公英醫用冷敷凝膠、問德堂醫用退熱凝膠、英和嬰寶醫用冷敷凝膠。
根據評測機構送檢,結果顯示:樂瑪堂蒲公英醫用冷敷凝膠中含有益康唑、特比奈芬、氯倍他索丙酸酯、咪康唑4種藥物成分;問德堂醫用退熱凝膠和英和嬰寶醫用冷敷凝膠則分別檢出特比奈芬、莫匹羅星,涉及抗真菌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等問題。
近期多起兒童護膚產品問題的曝光,不僅傷害了消費者健康,還讓母嬰門店瀕臨處罰。而這也再次提醒消費者和母嬰門店在選品時,需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兒童化妝品。
同時,也催促著國家監管部門,強化和完善對產品的審核機制并從嚴處罰。由此,對其他化妝品企業起到震懾作用。明確若是膽敢以身試法,必將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