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互聯網購物的形態愈發多樣化。除卻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之外,還有以抖音為代表的興趣電商和直播電商、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更特別是“社群電商”,其依托于社交平臺搭建社群,來實現產品的銷售和推廣。
從小紅書可見,關于“母嬰群”的筆記可謂繁多,無論是篇數,還是閱讀量和互動量都很高。關鍵詞都是“低價”“團購”“薅羊毛”,并以分享、種草等形式做營銷推廣、招收代理、引流拉新。可這些母嬰群真的靠譜嗎?答案顯然是不理想。
渝童趣母嬰群暴雷,上萬名家長被騙,維權金額超百萬
根據育媧人口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其中上海、北京兩地的養育成本分別為102.6萬元和96.9萬元。此數據一出,引發眾多網友討論:
“50萬?開玩笑!數據跟實際出入大得離譜,現在家里養一個成本都得100萬起步。”“五十萬,那得完全不報興趣班,衣服鞋子都是便宜貨,只能近郊旅游。”“說實話,十八線小縣城,孩子五歲,沒有任何興趣班,基本一年3、4萬!”
也正因此,有不少家長戲稱自家的孩子是“四腳吞金獸”。面對高昂的養育成本,家長們在各項支出上自然免不了要精打細算。是以,打著“團購省錢”“優惠券薅羊毛”“閑置轉讓”等旗號的母嬰群開始甚囂塵上。
然而,就在近期,#母嬰群團購慘遭殺豬盤#的消息在母嬰圈子里不脛而走。
從消費者維權和相關報道中了解到,有母嬰群打著「渝童趣母嬰實體店網銷部」的名號,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團購形式吸引眾多寶爸寶媽加入。例如:千元左右的am推車,團購只要288元;2900元左右的bebebus天文家安全座椅,團購只要1288元……
因為是線上團購活動,所以都是以“先收款,后發貨”的形式進行交易。一開始大家都抱著觀望或者試探的態度,但隨著群里面時常更新快遞單號,甚至有人收到商品還會進行曬單。由此,也讓寶爸寶媽們卸下心防,紛紛接龍式下單。
但好景不長,今年6月開始,渝童趣母嬰群內的成員陸續反映發貨慢的問題;7月初,有人發現自己被群主木心拉黑。隨后,各大平臺上突然出現大批“渝童趣母嬰精品微信群購買東西被詐騙”“木心請把錢退給我們”的維權投訴的聲音。
“這個群是認識的寶媽分享的,當時剛進我沒買東西處于觀望,因為怕他們不發貨跑路。后來看到里面有些東西價格很低,群主管理員也發了公告說假一賠十,保證正品,于是就開始心動。而且身邊認識的寶媽說,收到了買的東西后,我也在群內陸續下單了幾樣,收到過一次貨后對他們相信。有想過他們最終跑路,但沒想到那么快。”當事人小賈(化名)分享被騙的心路歷程說道。
從維權信息中獲悉,當事人們已知最早建群可追溯至今年1月,截至今年7月5日,所建微信群高達33群,另外還有VIP群、小紅書群,總人數高達1萬人以上,普通群人均1000+,VIP群人均更高達8000+,單人最高受騙金額達8萬元,總詐騙金額可能已經高達百萬元。目前,已有不少當事人聯合報警。
“自由度過高”的母嬰群,消費者維權困難重重
事實上,母嬰群暴雷事件并不鮮見,渝童趣母嬰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從小紅書上就可見,除了母嬰群引流貼外,還有夾雜著不少網友吐槽:母嬰群購物簡直就是一個大坑。
“被母嬰團購群氣死!!2022年3月疫情的時候,被小區寶媽推薦一個叫黃金屋的母嬰群,買尿不濕一包省個20多塊確實挺香。11月的時候,我買了8包拉拉褲,到貨使用時發現是紙尿褲。跟群主反映發錯貨了要換,結果她給我回復是簽收了就是貨物沒有任何問題無法換貨。可明明是她們發錯貨,溝通無效后竟然拉黑我,并在群里罵我有病。告誡各位寶媽:平臺還是有約束力,不要私信轉賬!!!真的不受任何保護!!”網友小韓(化名)表示。
除此之外,網友小李(化名)也遇到了“母嬰群團購發錯紙尿褲款式”的問題,向群主反饋后得到回復卻讓其感到無語:“群主告訴我24小時可以拒收快遞,但驛站和快遞堅持出庫了就不能再拒收。再次聯系群主后,他們坦言因為我沒有驗收,所以無法承擔退回運費。最后經再三溝通,群主給了我兩個選擇:1.將錯貨轉寄給另一個買家,運費我出;2.給我補30元,將就用紙尿褲。”
不難看出,盡管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有不少帖子推介母嬰群團購。但社群本身的不穩定性、缺乏完善的運營體系、服務體系,實際暗藏著很多風險。
因為摸不著、看不見,又沒有機構或平臺的約束和背書。而且普通消費者是很難通過母嬰群,去了解背后操盤手的真實背景。所以一旦出現像拉黑、被踢、突然消失或是宣布停運等問題,消費者維權會困難重重。
母嬰群團購貨源存疑
除卻上述不知何時會出現的風險外,其實人們更關心的問題還是:“貨從哪里來?有無官方授權?是不是正品?”對于消費者關注的問題,有人指出:要么找的一件代發平臺,要么直接做某品牌的代理等。
誠然,我們不能斷言所有母嬰群所售的產品都是“假貨”,但其不夠明朗的供應鏈,卻又不得不讓市場產生質疑之聲。因為在母嬰行業中,很多品牌為了維護良好的市場價盤,會嚴格管控產品流向,甚至還建立了授權機制。
就例如,網紅哺喂品牌Hegen就曾在打假案例提及:6個月的寶媽在母嬰群跟團購買了“2個Hegen的330ml奶瓶和2個粉色的喝水杯蓋”,在使用時發現與官方渠道買的Hegen,從奶瓶材質到奶嘴等細節,都和正品差異很大,還有難聞的氣味。后來她找到了Hegen的人工客服進行驗真,結果顯示是假的。
而在小紅書上也有網友分享:自己通過備婚圈進入了一個虎年寶寶群,在里面購買了耳溫槍和赫根、貝親奶瓶,結果經查證都是假貨。
在其筆記底下,其他當事人也評論道:大家秉持著人性本善的原則,對群主保持信任,沒想到她用這把信任的寶劍狠狠地刺向了我們,要發票沒有,問一句就是嘴巴說是真貨,再然后就是解散群,讓眾多寶媽投訴無門,簡直刷新了人性的認知。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誠然,借著低價的緣故,母嬰群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聲勢浩大,吸引了眾多母嬰群體目光。但沒有實體店的背書,沒有平臺的管控,這些母嬰群可以肆意生長,并向韭菜們舉起了鐮刀!所以敬告大家,不要只顧著便宜,仍需警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