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縮小閱讀鴻溝,“為你讀書”又來了。
作者 | 汪淼
編輯 | 唐飛
6月末,知名作家、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威廉從廣東省廣州市出發,乘坐早晨的航班,去往5000公里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個小時的航班加上近1個小時的車程后,他到達了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二中。近10個小時的奔波對于一個80后來說也并不輕松。
知名作家郝景芳也在同一時間,離開了喧鬧的城市,遠赴千里,到達了西藏林芝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
他們此行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給學校的孩子們上一節閱讀課。而在閱讀課老師到來之前,學校已經建起了嶄新的閱讀室,并收到了捐贈的千余冊新書、體育用品和書桌、書柜。
“孩子們的問題出乎我所料,他們的思考是深刻和豐富的。”王威廉說,閱讀可以讓孩子們跨越空間局限獲取知識,“希望孩子們可以持續閱讀,持續寫作,身于喀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郝景芳也說:“作閱讀分享時,孩子們的眼睛里閃著光。”因為閱讀,孩子們和老師相聚在一起,也因為閱讀,孩子們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看到了更大、更遠的世界。
20年未盡的緣分
達瓦扎西今年39歲,2004年畢業后分配到了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其間雖曾被調走,但兜兜轉轉2015年又回來接任副校長,2016年接校長,和這所學校的緣分快20年。其間拒絕了幾次到更大學校任職的調動,留在了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還有很多想法沒有實施。”
在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運動場旁邊,有一大片菜園。菜園里洋芋花正開著,西葫蘆已見雛形,香菜、蘿卜、大白菜勢頭正好。這些蔬菜是學生的“心頭好”。
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勞動果實。攝影:陳逸航
“一開始種菜學生還會躲,后來發現挺有成就感,還有了勝負心,會互相比較。”學習之余,達瓦扎西給每個年級的學生分配了不同的種菜科目。菜園被全校6個班承包,每個班想種什么種什么,一年級甚至種了11種菜。經過這一學期的耕耘,菜園已呈現一副郁郁蔥蔥的樣子。而“光禿禿”的一塊則已經被摘下賣給教工食堂了,收入被班主任拿來當作班費買一些日常用品。
菜園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播種與收獲的快樂,達瓦扎西也希望在孩子們心中播下閱讀的種子,還要提供盡可能肥沃的土壤讓“小書苗”長大。以前學校有舊的閱讀室,但書籍老舊,缺書。五年級的姑娘米瑪倉覺就說,以前有時候看完上冊就找不到下冊。
達瓦扎西回憶,有一次晚上查宿舍的時候,看到有個男生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看書,我走過去才發現,他在看課外書。“孩子們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是壓抑不了的,而他們的探索,大多需要通過閱讀來實現。”
為了滿足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避免“看完上冊找不到下冊”的情況,達瓦扎西學會了“化緣”,想方設法為學校要資源。“其實說難也不難,就是多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多聊聊。”一聽說旁邊的小學援建了圖書室,他趕緊找到了教育局的領導,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多實惠。
他的熱切得到了回應。在林芝市巴宜區教育局的引薦下,“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不僅給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捐贈了7000余冊書籍,書單是學校和公益項目組共同確定的,包括童話故事、科普、名著,還有一些字典等工具書。其中特意挑選了一批反映藏族文化和當地人文風景的書。另外,項目組還幫助學校改造了閱讀室。新的閱讀室被粉刷上了象征希望的淡綠色。
學校的閱讀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陳逸航
就連學校的老師卓瑪曲措都說,一進閱讀室,就讓人很舒心,拿杯水或者杯咖啡坐在這里,就很有欲望去翻一翻書。
除了硬件上的改善,或許更重要的是把看書的過程變得輕松起來。在新的閱讀室里,郝景芳結合繪本《動物吐槽大會》做了閱讀分享,向三四年級的孩子們介紹動物的一些“令人傷腦筋”的行為,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
作家郝景芳給孩子們上閱讀分享課。攝影:陳逸航
“孩子們的熱情和對書的那種喜愛,其實還挺點燃我的。他們對閱讀,對知識,對于新鮮事物的愛,是一點都不缺的。”孩子們對閱讀的熱情讓郝景芳印象深刻。
這也是達瓦扎西的心愿,“我想的是,剛開始不能用太嚴肅的東西,先從改變閱讀氛圍、提供圖畫書這種輕閱讀開始,慢慢培養孩子們的習慣。閱讀就像菜地上的種子,撒下去,收成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悅。”
不一樣的光芒
新疆喀什疏附縣二中校長葉有協和達瓦扎西有著完全不同的個人經歷,但身為教育人,他們對教育的熱愛是相同的。葉有協原本在廣州一所知名中學擔任黨支部副書記,2018年,他響應教育部“萬人援疆”計劃來到了喀什地區。在一年半的支教期滿后,他選擇繼續支教三年。
在學校里,葉有協還有另一個身份——化學老師。沒有課的時候,他就穿著宣傳綠色環保和文明禮貌的馬甲在學校里四處走走,問問學生遇到了什么問題,督促他們上課,帶同學們上晚自習,再送他們回宿舍。每天他在學校內步行都能有3萬步。
葉有協在學校里與學生交流。攝影:唐顧笑 邵凡
葉校長就這樣通過點點滴滴影響著學生,但這種潛移默化地影響對一個人來說往往是巨大的。在葉有協來之前,阿卜杜莫敏·艾澤孜還是一個懶散的、上學有時會遲到的學生。“初三那年,葉校長來到我們學校,我發現他每天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在校門口迎接我們上學,校長都那么準時,我再遲到就很不好意思了。”從那時起,阿卜杜莫敏·艾澤孜就再沒有遲到過。
一轉眼,阿卜杜莫敏·艾澤孜已經是取得了不錯高考成績的畢業生。在他看來,葉校長給學校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比如無線電、機器人等各種同學們沒有見過,甚至是沒有聽過的新社團。
當然,葉有協知道,除了關心學生,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在他看來,早讀是非常簡單但有效的方法。讓同學們讀化學書,把“化學當語文來教”。很快,他帶的班成績明顯提高。
葉有協認為,通過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今年6月27日,葉校長又給學校帶來了新的變化。“為你讀書”公益捐贈給同學們帶去了學習用品和書籍,還有作家王威廉生動的閱讀分享課。
疏附縣二中的學生在閱讀室閱讀。攝影:唐顧笑 邵凡
“孩子的求知欲非常強,在互動環節提問的一些問題,飽含哲學性,讓我還是挺震驚的!”王威廉上完了一堂課后也很感慨。
一提到書,阿卜杜莫敏·艾澤孜眼里閃耀著不一樣的光芒。熱愛閱讀小說的他深知一本好書來之不易。每次拿到一本新書,聞著淡淡的墨香,心情也會變得很愉悅。“我覺得收到新書就像收到了新的球鞋一樣,就好像得到了寶貝。”
在閱讀寫作課上,有的同學像阿卜杜莫敏·艾澤孜一樣喜歡《活著》這樣的小說;有的則是科幻類的忠實擁躉,喜歡《三體》;有的則喜歡讀《中華上下五千年》這類歷史書。
這些書都被葉有協整理,囊括進“為你讀書”公益捐贈的書單中,他希望學校能有一間藏書更為豐富的閱讀室。“我在疏附縣二中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讓我們學生喜歡上讀書。通過閱讀擴大同學們的視野,了解未知的、精彩的世界。”
善意的回響
“為你讀書”是拼多多發起參與的公益捐贈行動。2021年4月,拼多多確認知識普惠為長期理念,并啟動“多多讀書月”大型活動,聯合媒體、作家、出版社等,走進中國最偏遠的山區中小學。
從喀什到林芝,不同的作家、閱讀專家從全國各地到山區學校上課,開拓同學們的眼界。作家蒯樂昊分享了一本自己孩子最喜歡的書《愛心樹》;閱讀專家王鋼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蛤蟆爺爺》的繪本故事,也給老師們分享了海量閱讀的方法和閱讀自動化的必要性;閱讀專家王雅楠則以“假如人類離開地球去新家園”“女生也愛踢足球”等話題,引導孩子們展開一場又一場的頭腦風暴。
“為你讀書”公益行動首站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始,目前已在湖北、新疆、西藏、青海、甘肅、貴州、云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偏遠中小學校,持續向當地中小學生發起“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迄今累計捐贈圖書達25萬冊。
“為你讀書”項目組持續走進中國最偏遠的高原、山區、鄉村為學校的孩子們捐書和讀書,告訴山里的孩子們:讀書不僅是一種精神食糧,更是以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鼓勵孩子們要“多多讀書”,因為讀書“總有答案”。
項目組在送去書籍和閱讀課堂的同時,也看到了更多像葉有協、達瓦扎西這樣,來自偏遠地區教師的默默堅守、奉獻,在教育事業辛勤耕耘的感人故事。
不懈努力得到了回響。在林芝最后一堂課結束后,項目組準備收拾東西返程。老師把項目組拉進辦公室,說有個東西要送給他們。
她打開三個畫卷,是學校藏文書法老師寫的,她給大家翻譯:“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是本事,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是善舉。”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