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企業能走出來的,沒有一個不是皮糙肉厚的的。皮嫩的,怎么披荊斬棘?做企業就是這么過來的,一路打出來的。
做企業,跟人生一樣,是一場“旅行”,你不去做,不去走,想,是想不明白的。只有做了才明白。
沒有企業是完美的,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道路是完美的,每條道路上都充滿了荊棘。
“荊棘”是好的,更多的是“陷阱”,掉下去你就沒了。
荊棘最多就是拉傷一點,這有什么了不起的?像我們這種,從小皮就糙得很,沒有什么問題的。
做企業能走出來的,沒有一個不是皮糙肉厚的。皮嫩的,怎么披荊斬棘?做企業就是這么過來的,一路打出來的。
所以很多東西,要去做;做的過程中,總結經驗。
如何穿越周期?
從1992年創業開始,復星一路走過來也有30年了,中間也經歷了多個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周期。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有那么多周期,有那么多問題,人會疲勞,技術會落后,市場會變化,如何穿越?如何讓企業更好地去成長?
其實所謂周期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宏觀周期,宏觀周期你只能去應對,改變不了。你不能說我要改變股票市場,我要改變產業政策,企業做不到的。
我們能變的是什么?你能改變的是自己——也就是企業周期。
企業周期后面是人的周期,你是不是還處于企業家狀態?所以我覺得,對外只能去應對,對內你要把自己變得更強。
任何一個企業都活在周期中。有時候我們會忘了這一點,就像股市到了6000點,可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巴菲特,都可以總結出來我該怎么去投資。但等股市跌到2000點,每個人都覺得政策不好、是別人的問題。但其實周期變化都是正常的變化,我們要學會適應。
1.逆周期——順勢而為
怎么去應對周期?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學會逆周期。
在一些人眼中,逆周期是不正常的,就像別人都不感冒,你感冒了,但其實逆周期不過是順勢而為、順常識而為。
有時候會感冒的人,才會更加懂得在天冷時加條圍巾、套個外套。往往自以為比別人健康的人,可能連體檢都不做,卻在大病面前束手無策。
比如面對宏觀經濟周期,復星有句話叫“站在價值的地板上,與周期共舞”,就是你永遠別忘了你其實是在地板上,你要腳踏實地,不要看到別人飛你也飛起來。
你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還是腳踏實地去做,不要別人想什么你也要什么。
更重要的是,企業本身在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在寒冬來臨前早做準備?當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你要改變,肯定是來不及了。所以逆周期的關鍵是你每天一點一滴怎么去做?你每天是不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其實是這樣的,一個月能成功的事情,大家都能做;一年能成功的事,做的人會少一些;五年才能成功的事,愿意做的人就更少了;如果做一個事情要十年才能成功,基本上就沒人跟你競爭了。
所以你到底要跟誰去競爭?你到底想要做什么樣的事?這是最最重要的。
2.做對的事,做難的事,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
在復星,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對的事,做難的事,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這樣你才能穿越周期,這樣才沒人跟你競爭。
誰都能做的事情,你說你做得比別人好,我看很難,絕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的,而中國競爭又特別激烈,你想做的別人都可以做。你這里開個店,做好了,對面馬上又開一個出來跟你競爭。
看上去時代變化很快,但背后其實是出細活、出精活、出需要長期積累的活兒的時代。
所以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很重要的事就是科技創新。我們今天還能在競爭中有優勢,靠什么?靠技術、靠創新。
就像冬天很冷,你說你很勇敢、很拼命,但其實光靠練太極拳是沒有用的,還是要有過冬的棉襖、過冬的裝備。
3.活得更久才能活得更好
穿越周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穿越資本的周期。
我們做企業的很清楚一點,就是你的現金流、你的資本就像你的血液一樣,如果被抽干了,企業也就死了。所以想要活得更久,就必須要順應資本的周期。
順應資本周期,并不是說讓我們去追逐資本。資本是為產業服務的,但如果有機會,為什么不借力資本力量把產業發展得更好呢?
當然我一直跟大家說,活著比什么都重要。你穿過周期了,你發現你竟然領先了,原來競爭對手在過程中已經死掉了一大半。
所以要活著,怎么活?比如在融資方面,復星就擁有在全球資本市場上通過債券發行、IPO等多種方式融資的能力。
為什么要這么做?從資本的角度來說,多點現金,多個渠道,多種融資的方式。
這在圍棋上來講叫多個眼,多個眼你就可能多口氣,你就比別人多活一天,多活一天你就比別人多點競爭能力。
有時候不要只想到跑得更快,而要想到活得更長。
有一句經常講的話,就是“新司機越開越快,老司機越開越慢”。新司機剛開始開車,很喜歡開快車。但車開太快了都要翻車的。所以我從來不羨慕那些通過高負債實現快發展的企業,他們看上去勢不可擋,但真的只是“勇氣可嘉”。
當然我們也時刻提醒自己,老司機也不能開太慢,不能停下腳步。要關注新的變化、新的業態,要做好穿越周期的準備。因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面對艱難的環境,做到四個“捫心自問”
前幾年,雖然我們每年都說困難、“年年難過”,但實際上還是“年年過”。但這個冬天,我感覺有些不一樣。
尤其今年(2019年)很多企業家朋友都遇到了問題,而且不是小企業,有些企業很不錯,甚至是上百億市值的上市公司。
我就在想,到底怎么了?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說要改變自己,那又改變了多少呢?
所以我對現在經濟的看法是:
第一,經濟的確會很困難,這個冬天會非常冷。
第二,世界上要有一個救世主,就是市場;而在市場里,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作為我們自己,必須要做的是反省、是捫心自問。我們必須認真想想,我們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前五年我們又做了些什么?
以下這四個問題,是這幾年我自己一直在捫心自問的。
第一問:我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客戶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在了解產品上?花了多少時間在提升產品服務上?
每個董事長應該是公司的首席產品體驗官。產品好不好,客戶滿意不滿意?我們自己應該是最了解的。
但這種了解絕不能依靠喜好和直覺,你需要花更多時間跟客戶去溝通。
尤其產品銷量不好,市場上又有很多競爭的時候,你就特別需要更用心地體會產品。
現在,我花時間最多的就是研究產品。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我基本認為要造好產品,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做平臺,但是能做成像騰訊這樣大平臺的企業畢竟是少數。第二就是花更多的時間去琢磨怎么做好產品。
但如果做產品,我必須要強調一點:我們一定要做精品,一定要千錘百煉,一定要為客戶創造價值。
第二問:我們花了多少錢在研發上?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新的業態和感受新的趨勢和方向上?
現在大家都很重視移動互聯網。但我想問: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只是在淘寶上賣東西嗎?
千萬不能因為取得了成績,就不學習了。永遠只有比別人學得更快,我們才能比別人走得更好、更遠。
現在客戶需求變化非常快,我們也進入了一個科技研發能快速轉化為成果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技術的進步、產業的進步、市場邏輯的進步,逼著我們要不斷學習。
另一方面,一定要重視科技研發和創新。
很多出問題的企業,雖然公司已經很大,但生產的大部分產品是同質化、低科技含量的產品,而且一直靠低毛利不斷擴大銷量。
但時代變化太快了,很可能你生產出來的不是產品,直接就是庫存。所以,現在尤其要用科技創新來引領。
第三問:我們花了多少精力在組織升級和人才培養上?花了多少精力在引進高級人才上?我們有沒有在90后、00后身上學到了什么?
組織、人才,絕對是一家企業最核心的資產。
所有的事都需要對的人去實現,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組織需要不斷升級,人才要不斷換倉。
我們一定要吸收具備高能級、更在狀態、更渴望成功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團隊,但我們花了多少精力在團隊升級上?
我舉個例子。復星狼隊這個賽季從英冠踢到了英超。但我突然發覺,英冠雖然踢得好,但是到英超后,卻碰到了很多的問題。
為什么?因為英超要求球員的素質和英冠是不一樣的。
現在中國經濟不管跟美國發生什么,都是長期且難以解決的問題。但不管怎么解決,中國經濟已經在參與全球競爭了,客觀上我們已經在踢“世界杯”了。
這個時候,你的人才還是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不出問題不是很奇怪嗎?
第四問:我們愿意不愿意慢下來,去做點慢的事情?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速度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什么都發展得很快。我們已經習慣了快。
很多企業,我對他們做事的風格有一種感覺,就是All in,就是“賭”。這個“賭”不是說去賭場,而是說做企業很有“賭”性。
之前40年,因為整個市場在發展,一俊遮百丑,你很大概率賭成功了。但你千萬不能把經濟大勢當作你自己的能力,市場不好了,會怎么樣?All in一下會很爽,但之后呢?
我們真的要沉下心,做對的事情,做難的事情,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情。
內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匯總自網絡公開資料匯編而成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