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霞光智庫最新報告發布。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駛入快車道,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系列政策,進一步鼓勵并推動新能源汽車走向海外。即便面對歐美多輪施壓、全球經濟下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復雜環境的影響及不利因素的挑戰,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仍實現了較高的增長,一方面得益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產品、技術以及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力度,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出海帶來新的時間窗口,進而實現“逆勢增長”。
基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出海的研究積累及深度理解,霞光智庫聯合和君咨詢共同發布《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十大趨勢洞察——逆勢出口環境下的“新四化”》,分別從差異化、本地化、服務化及合規化四大角度,深度闡釋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出海的十個關鍵趨勢,全方位覆蓋產品及市場對比、海外建廠及營銷模式分析、充換電及后市場配套服務、海外合規風險等細分領域。
在我國出臺的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出海相關的各項政策及指導意見中,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是目前對新能源汽車出海涉及面最廣、影響最大的政策,從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健全國際物流體系、加強金融支持、優化促進貿易活動、營造良好貿易環境、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和保障,鼓勵并加強我國新能源汽車對外貿易合作。
近年來,歐美國家分別從貿易保護、貿易壁壘、低碳管理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入歐美市場,從而打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海外發展。
長期來看,歐美國家電動化轉型的大方向不會變,中國若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保持技術及產品領先地位,歐美施壓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負面影響有限。
泰國、馬拉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陸續出臺電動化轉型相關規劃及實施路線圖,并配套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激勵政策,從擴大內需、完善配套、增大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等方面,吸引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入駐當地,從而大力發展本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短期內,泰、馬、印將繼續出臺利好政策,加快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合作以推動當地電動汽車產業鏈及市場培育。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也準備開展汽車電動化轉型,屆時或將出臺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及相關激勵政策。
2023年,面對歐美持續施壓、全球經濟下行、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復雜環境和不利因素,中國汽車仍實現522萬臺的出口量,且首次超越日本,躍居全球汽車銷量第一;2023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為176.1萬輛,較2022年增長60.5萬輛,增速為49.6%,雖不及2022年113.5%的高增長,但仍維持在較高的增長水平。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的季度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電動汽車企業。
整車出口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典型模式,此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在海外投資建廠,以打通供應鏈關鍵環節,并實現基于規?;碌慕当驹鲂?/p>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結構中,乘用車占比最高,為97.5%;純電與插混出口量均雖增長,但增速顯著下滑,且插混增速下跌幅度更加明顯。
從價格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主流出口價格區間多集中在10-20萬元/臺,主要出口到東南亞、中東等發展中國家,客單價較高的高端車型多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及成熟市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均價,純電逐年增長、插混逐年下跌,兩種車型的出口價格呈現相反的變化趨勢,但均逐漸步入中端車型主陣營,更加適用于東南亞、中東等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
整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在北美、南美以及東南亞布局分別位列前三;在中東、非洲的布局明顯加大,北歐、南歐布局則相對較少。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分別為比利時和泰國,純電乘用車出口量分別為17.54萬輛和15.59萬輛。泰國和比利時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滲透率最高的兩個國家,在中國向這兩個國家出口的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分別為92.3%和80.6%。對比來看,比利時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高于泰國,且相對泰國仍存在較大的滲透空間。
我國車企早期出海主要以KD模式建廠,分布在歐美中三大世界主要汽車市場附近?,F階段車企在全球有大量新建產能,新建工廠主要為具備全工藝流程的新能源汽車工廠,聚焦東南亞和南美兩大新興市場。
對于自主品牌,海外工廠短期內會面臨供應鏈不完善、跨文化經營經驗不足等運營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其海外工廠的經營成本上升。但長期來看,海外建廠優勢突出。成熟的海外工廠一方面能幫助車企降低來自關稅、跨境運輸等多環節風險,另一方面也能幫助車企加速提高當地的品牌影響力、完善本地供應鏈、降低生產成本,是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化的必然選擇。
2023年,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額為876.6億美元,同比增長9%,增速明顯。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出海方式主要為自建工廠或投資并購,出海熱門目的地為墨西哥、東南亞和歐盟,出海動機包括跟隨自主品牌同步出?;蝈^定海外客戶后隨之出海以順應客戶企業全球發包需求。
當前,多家自主品牌選擇與零部件企業抱團出海。被選擇的零部件企業通常具備技術能力強、能提供核心零部件或已經進入車企核心供應體系、綜合成本低于本土供應商等特征。抱團出海模式下,車企更易降低經營成本并增強競爭力,零部件企業則更容易進入海外市場以及提高自身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報告獲取方式:
1、霞光智庫公眾號后臺回復“新能源車”,獲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