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六金
三招“馴服”機器人?
在火星辦奧運會?
生物結構的人類將在20年后被AI“改造”?
這些天馬行空的科技前瞻,全都落地在了由搜狐主辦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中。
在刻板印象里,科技話題只存在于特定人群,但如今GPT、6G網絡、芯片突破等前沿技術不僅成了大眾談資,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前瞻科技趨勢,從而跟上時代的浪潮。
01 挖掘稀缺價值,堅持打造深度內容
節點財經發現,這次論壇上討論的「未來中國會是第一個載人登上火星的國家嗎?」「回應為什么中國沒有ChatGPT?」等問題,都登陸了知乎的熱榜。
雖然論壇結束已經有一周多了,但其拋出科學問題的探討沒有結束,每天在知乎上依然有著長尾討論和圍觀,甚至許多回答的質量之高都能算作一篇小論文。?可見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已經成為了在科學界和產業界內打造獨特的活動IP,其關注點不僅與前沿關注有共振、還與普通用戶有共情。
其實近年來,這種有深度見解加持的內容,反倒在互聯網的場域上更受長期關注。抖音上各種大學教授的評論區很少有人玩梗、B站各大知識區UP主的爆火、東方甄選文化直播的走紅,都預示著深度知識內容,是互聯網內容的新風口。搜狐年度科技論壇的長尾效應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在被碎片內容包圍的當下,深度內容、科學知識等內容,才能真正留存在人類的大腦深層記憶中,形成虛擬的財富,這也是新的“內容價值共識”。
而在整個中文互聯網界細數打造深度內容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張朝陽。
以《張朝陽的物理課》為例,在內容設計上,張朝陽既考慮了物理學的基礎性,也兼顧了學習者的多樣性背景,課程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習者。而且因為清華+麻省理工的“雙buff”,讓張朝陽能夠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易于理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趣味性和嚴格性之間找到了一個絕妙的平衡點。
現在,張朝陽的個人IP已經在知識界、科技界和搜狐平臺的影響力疊加,也拉動了搜狐平臺的內容與觀眾“精準共情”。而且從《張朝陽的物理課》上,能看到張朝陽乃至搜狐做內容的調性,是拋去浮華后踏實、嚴謹、注重邏輯的“理科思維”。
搜狐這種底層思維觸動用戶的第一個點是真誠。?都說真誠是最好的必殺技,對于知識,搜狐從不藏著掖著,也不在意外界質疑深度內容占用時間,一直堅持以平臺號召力為圓心邀請業內專家,輸出深度原創內容,更凸顯內容的稀缺。
第二則是搜狐的內容有著與時代需求共振的特點。?如果有一個平臺,可以讓用戶聽到科技時代前所未有的轟鳴聲;看到別處看不到的新產品、新應用、新突破。那么它就能普惠、彌合更多知識鴻溝、為平臺吸納更多用戶群體。
02 塑造有效認知,迸發內容生命力
深度內容是流量的杠桿,想長期用內容驅動長期發展的企業,還應該更在意的內容生命力。特別是像搜狐這樣具備大眾影響力的互聯網平臺,打造有生命力的內容應該“流量和認知兼備”。
節點財經觀察到,流量上,搜狐是視頻和直播“雙管齊下”。
搜狐視頻最近上新了一個新產品入口——關注流。車展串門的時候,雷軍:“張朝陽剛才到小米展臺,我給他介紹了我們研發的部分技術……他介紹了一下他們新的業務,搜狐視頻關注流。我現場立刻下載了搜狐視頻APP,待會好好用用。”
讓雷軍站臺的搜狐視頻“關注流”,其口號很有意思—— 點贊無用、轉發有理,關注是基礎,評論是必須,取關要經常。
和其他視頻平臺不同,搜狐視頻“關注流”不用算法推薦,而是通過轉發內容的形式,引導用戶自己主動去探索、關注,轉發內容。
這種特色的玩法其實正是回歸了玩互聯網的初心,比起其他由算法主導的短視頻平臺,“關注流”更在乎粉絲粘性,更側重內容品質,也突破了信息繭房,把喜歡什么內容的權利交到了用戶手里。
例如節點財經的研究員最近在備考CPA,搜狐的關注流里刷不到“9.9私你資料”“99賣課”的干擾內容,刷到的則是學習方式,直截了當地講考試母題、告訴你解題如何“萬變不離其宗”。工作后還提升自己的用戶都知道這含金量有多高,做過運營的圈內人也都知道這種流量粘性有多強。
而搜狐的直播,則更專注知識領域。這兩年,知識直播、科學直播一直是直播行業中的“稀缺資源”,搜狐把知識直播納入媒體矩陣,內容集齊了來自宇宙、物理、地質、基因等眾多科學研究領域的資深科學專家和大咖學術大牛,業內還沒有任何平臺選擇這樣去做。
有人認為,搜狐在內容上是一條“小而美”的賽道,其實不然,目前搜狐布局內容的底層邏輯,很明顯是“深度”與“廣度”并舉。
張朝陽曾明確表示,“搜狐媒體和搜狐視頻方面,我們持續完善產品,優化算法,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我們積極整合產品及資源以促進內容的產生、消費及社交分發。與此同時,依托于獨特的IP和差異化優勢,我們不斷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用戶互動,激發內容共創。”
例如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張朝陽的物理課》《星空下的對話》、搜狐時尚盛典、搜狐財經年度論壇、搜狐新聞馬拉松等深度內容,都已經被搜狐打造成了IP,在各自的圈子里建立了不小的影響力。如果經過長時間的運營和積累,不僅為搜狐本身貢獻原創優質內容,也進一步直接拉動流量的注入,畢竟內容消費者可都是用“收獲感”來投票的。
03 打開增長極,內容也是“創新營銷”
回首互聯網的時代里程碑,本世紀初貝佐斯曾找到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尋求幫助,在閉門討論了幾天后,貝佐斯悟出了著名的飛輪理論,進而成就了亞馬遜。飛輪理論講究所有業務,朝著用戶需求的方向轉,轉出來增長點。
對于搜狐也是,左手耕耘深度內容,右手打造IP價值,都圍繞著用戶對深度內容的需求轉,這也讓搜狐找到了“創新營銷”的價值點,并且迭代為之后的“增長極”。
所以最后,我們不妨看看搜狐用內容“創新營銷”的商業化落地。
從剛剛發布的財報上來看,過去幾個季度,搜狐的毛利率一直在穩步提高,側面反映出了搜狐新內容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一般來說,產品、內容、服務具有競爭優勢,企業的毛利率就處在較高的水平,因為這個時候企業會擁有“定價能力”。
從業務上來說,善弈者謀勢,不善者謀子。品牌在碎片化的內容時代選擇搜狐,正是因為搜狐提供的深度內容能“謀勢”。因為深度內容,反倒是風險最可控的,品牌在投放之前就知道這是個可以影響用戶心智的好內容 。
例如《張朝陽的物理課》融入“2024北京國際車展”就毫無違和感,張朝陽在奇瑞汽車的展位上,和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討論混動技術的物理學原理和工程學應用,直接開始上物理課,大家反倒覺得這是一股清流。
再例如《星空下的對話》,是張朝陽聯合企業家進行訪談節目,已經出了很多出圈的高光片段,被搬運到其他平臺上的內容數不勝數,這樣的破圈方式,更靠近用戶側,精準傳遞了受訪企業的價值觀。
而且就在前幾天,張朝陽還在物理課上和李書福一起進入了吉利學院,講學習、講技術、講克服內卷。評論都說,別人搞直播專場,搞帶貨福利,張朝陽的直播專場,這是搞人心紅利啊。
搜狐打破了視頻時代大家“秀場”“帶貨”“消遣”的內容印象,也擴大內容端在品牌的影響力,更有利于挖掘增長極。畢竟先有滿足廣告主、打動用戶的深度內容,再進入流量池找人,才是內容創新營銷的正確路徑。
寫在最后
雖然萬物皆有周期,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20多年來,在內容的周期上,從最早的門戶網站,到最早將《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等美劇引入國內填補空白,再到張朝陽最早開啟知識賽道的深耕……
其實內容行業的每一次變革,搜狐都沒有缺席過。面對不確定的內容需求,搜狐的認知很明確,“提供價值”就是一切。現在,搜狐一邊打造IP、一邊夯實內容,這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連接用戶情感載體的大生意。不過,這些生意只屬于那些腳踏實地做內容、尊重觀眾獲得感的企業
相信搜狐在深度原創內容,和IP打造上作出的努力,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聽到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