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構認為,近年來東方電纜的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公司在手訂單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公司加速產能釋放,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為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東方電纜(603606.SH)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公司憑借實力吸引了眾多機構的目光,包括民生證券、東吳證券、中國銀河等在內的9家機構都發布了研報。機構認為,近年來東方電纜的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公司在手訂單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公司加速產能釋放,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為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覽富財經網發現,機構普遍看好東方電纜的未來發展,東吳證券、民生證券等機構均給予“買入”評級,而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更是給予其“增持”評級。
亮點一:業績保持穩健增長
根據公司披露,2024年東方電纜實現營收約90.93億元,同比增長24.38%;歸母凈利潤為10.08億元,同比增長0.81%。其中,公司的營收規模創歷史新高。
誠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東方電纜的陸纜業務增長強勁,去年陸纜系統產品實現營收54.16億元,同比增長41.52%,毛利率為7.6%,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第四季度營收增速較快。陸纜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強市場開拓,依托科技領先優勢,提升了陸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
同時,東方電纜的海纜系統及海洋工程業務同樣表現出色。其中,海纜系統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7.78億元、同比增長0.41%;海洋工程收入增幅明顯,達到8.89億元、同比增長25.29%。
誠通證券明確指出,東方電纜的海纜系統及海洋工程業務毛利率較高,分別達到39.57%和21.93%,為公司貢獻了重要的利潤來源。這得益于東方電纜在海纜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與領先優勢,以及在海洋工程領域的積極拓展。中國銀河證券認為,未來隨著國內外訂單交付,2025年海纜板塊有望量利齊升。
核心產品驅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機構對東方電纜近年來的業績給予高度肯定。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近年來東方電纜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健增長。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70.09億元、73.10億元、90.9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42億元、10億元、10.08億元。
亮點二:在手訂單創新高,保障未來增長
2024年業績亮眼,2025年同樣讓人信心滿滿。
在多篇研報中,機構都給出了這樣的判斷,即東方電纜在手訂單創歷史新高,未來業績有保障。截至2025年3月21日,東方電纜在手訂單179.75億元,同比增長128.7%,環比增長94.6%。其中海纜系統、陸纜系統、海洋工程分別為88.27億元、63.53億元、27.95億元,環比增長199.3%、29.9%、100.1%。
誠通證券認為,在手訂單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有望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民生證券詳細列舉了公司國內外訂單的獲取情況并表示,東方電纜在重要市場和重點項目實現多個訂單突破。
在國內方面,近期海風建設明顯提速,為東方電纜帶來了大量訂單。江蘇、廣東等重點海風項目陸續開工,東方電纜憑借技術優勢與品牌影響力,成功中標多個重大項目。例如,中廣核陽江帆石二三芯500kV海底電纜II標段EPC項目,中標金額約9億元;三峽陽江青州五、七66kV 海底電纜EPC項目,中標金額約8.64億元。陸纜業務方面,東方電纜同樣斬獲不少訂單,包括南網2024年主、配網線路材料第二批框架招標項目,中標金額約3.82億元。
在海外方面,東方電纜也不斷取得突破。去年公司外銷收入7.3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80.54%。東方電纜先后中標了英國SSE公司1.5億元海纜訂單、Inch Cape公司18億元海纜訂單、Orsted -沃旭和PEG -波蘭電網的Baltica2海上風電項目3.5億元海纜及配套附件訂單。
華鑫證券進一步指出,國內外市場需求共振,東方電纜有望持續受益。在國內方面,截至2024年底仍有超20GW項目尚未并網。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預計各省將通過搶裝、簡化審批、深化產業鏈協作等方式沖刺。在海外方面,目前歐洲本土海纜公司在手訂單持續增長,由于海外頭部企業擴產周期或延續至2026—2027年,國內企業有望獲得外溢訂單。
亮點三:產能加速釋放,加快擴張步伐
對于東方電纜的未來發展潛力,機構亦是也充滿信心。
東方電纜積極布局產能擴張,這讓機構看到了未來增長潛力。
東方電纜計劃在2025年啟動北部(山東)產業基地建設。中國銀河證券分析稱,北部基地落子煙臺,有望提升山東等北方區域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這些產業布局的完善,將使公司在國內形成更為合理、高效的產業格局,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海外布局方面,東方電纜已在荷蘭和英國設立全資公司,通過在海外設立子公司,公司能夠更詳盡了解當地市場需求,并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加快海外市場的拓展步伐。
整體來看,東方電纜在業績、在手訂單、產能擴張等方面都表現出色。機構對公司的發展前景也普遍看好。東吳證券、民生證券、中國銀河等機構都給予“買入”評級,而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更是給予其“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