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贊聲與罵聲,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沒有問題。”
當前,中國足球正面臨著“蘇超”出圈獲得贊聲和“國足”出局招致罵聲兩種全然不同的處境。大家居產業更是如此,宏觀頻出的大家居利好政策、“智能+設計”的驚艷組合讓大家居產品收獲一眾贊譽,微觀頻現的高管出事、門店跑路、商家倒閉等現象又引發一眾質疑。
贊聲和罵聲都是外在的聲音。正如任老所言,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回歸本質。
只因熱愛,別無所求
6月5日,國足0:1不敵印尼,輸掉關鍵戰,連續六次沖擊世界杯失敗,這讓球迷不禁發問中國足球路在何方?而同一時間,中國足球卻上演著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蘇超”意外出圈,一張10元的門票被炒至500元的高價。球迷依舊熾熱的熱情以及龐大的群眾基礎,或許正是中國足球仍值得期待的根本原因。
“蘇超”的魔力莫過于它的全民化。這項賽事匯聚了江蘇13個區市的代表隊,球員陣容可謂百業薈萃,包括職業球員、個體工商戶、大學生、快遞小哥等。數據顯示,516名參賽選手中,職業球員僅僅只有29位,余下300多名球員則來自社會各行各業。
足球本就是全世界公認的群眾運動,來自各行各業足球愛好者參加的“蘇超”正是回歸了足球的本質,讓足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3個球隊承載著13座城市的獨特文化,球員們不為功利而戰,只為城市榮譽而拼搏。這種“不服輸”的精神點燃了各地球迷到普通群眾的參與熱情,使得足球成為了連接各地域文化的情感紐帶。
當“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沒有假球,全是世仇”等語言刷屏網絡,“蘇超”用最接地氣的“玩梗”完成了破圈傳播,這場被戲稱為“人均梗王”的賽事,正以獨特的文化表達重新定義足球的魅力。如南京與無錫的“鹽水鴨大戰水蜜桃”,徐州與宿遷“楚漢千年爭霸”的較量,南通與南京的“真南哥”稱號爭奪,泰州與南通的“贏了吃早茶,輸了做試卷”......每一個爆梗背后,都是普通群眾帶著各自驕傲的地域文化擁抱足球的新故事。
正所謂文體不分家,“蘇超”爆火讓江蘇各地文旅興奮不已。揚州隊將中場休息時間變成非遺展示窗口,并在第三輪比賽期間對揚州游客推出“觀賽免A類景區門票”政策;鹽城推出的“觀鳥+觀賽”套餐預訂超2萬單;常州“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使得當地蘿卜干銷量翻倍。數據顯示,9萬名現場觀眾帶動6個主場城市的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
正如一位球迷所言:“因為業余,所以純粹;因為熱愛,所以拼盡全力。”在“蘇超”賽場上,從球員到球迷,家居新范式感受到每個人都懷揣著對足球最純粹的熱愛。這份熱愛超越勝負,讓每一位參與到“蘇超”的群眾都自豪于家鄉文化,并積極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因為熱愛,讓球迷、球隊找到歸屬感;因為熱愛,讓一個城市迸發出不可想象的生命力。
場景再造,驅動情緒消費
當很多人對中國足球失望透頂時,“蘇超”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證明了足球的希望在民間,燃起了中國足球的信心之火。同樣,面對當下大家居產業“烏云密布”的局面時,我們也可以借鑒“蘇超”的玩法,反思自己是否在面對市場競爭時出了問題?自己是否在大家居周期迭代時做得不到位?
許多品牌方、經銷商和設計師熱衷于以“場景化”為噱頭吸引消費者,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真正的場景化,應該像“蘇超”一樣將看似普通場景的體育場賦予城市文化、拼搏精神,并與文旅消費相結合,讓大家參與到場景打造中,成為場景的建設者和享受者。因此,無論是大家居行業,還是大家居生活,都應該天然自帶場景屬性,從產品、技術到設計都賦予場景新意義、新故事。
盡管大家居行業推行的整裝、整家模式與這種場景融合理念存在相似之處,但其發展仍面臨著設計、落地、供應鏈等與消費者實際需求相差甚遠的困境。
包括足球在內的各項體育運動背后都有一種寶貴的精神力量支撐,這種精神力量在體育場上恰恰對應球迷“情緒”,或者說是其所激發的運動員球場表現。“蘇超”的情緒價值創造來自于足球本身的魅力、球場球員的表現以及本地城市文化的加持。如今,大家居行業強調從消費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終極追求出發,設計賦予產品和空間極致的體驗,并利用智能科技進行場景再造,均與“蘇超”給出的“情緒價值”創造范本存在深刻的共性特征。
如果大家居從業者想以“情緒”策動一場營銷戰,將難以繞開創造用戶價值、掌握關鍵路徑、駕馭核心武器三個方面。若大家居企業借勢“蘇超”展開“情緒營銷”,家居新范式建議應注重5個方式途徑:
01、強調“坐在沙發上看‘蘇超’、躺在床上看‘蘇超’”的舒適家居場景;
02、推出“購買定制家居送‘蘇超’門票”的聯動促銷;
03、在“蘇超”合作的文旅場所推廣大家居產品;
04、讓自家的吉祥物IP走進“蘇超”;
05、在“以舊換新”等活動中為“蘇超”球迷提供特定福利。
所謂的偶然,都有其必然
“蘇超”爆火后,很多人都在問:“蘇超”能否被復制?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蘇超”爆火背后有兩個硬性條件:其一是江蘇的經濟實力夠強,既內部競爭,又對外團結。2024年,江蘇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二,增量更是高居榜首,其素有“十三太保”之稱的十三個地級市,全部躋身全國GDP百強城市,且各具特色產業,經濟發展均衡。該省將經濟領域的“明爭暗斗”延續到運動場,既保持城市間的內部競爭,又對外展現了“同一個江蘇”的團結精神,這種經濟格局也決定了江蘇足球競技的觀賞性、戲劇性。
其二是江蘇被譽為中國足球的“老家”。江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1.36個,人均足球場面積0.42平方米,兩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并且早在1994年,江蘇就出現了首支職業球隊——江蘇邁特。據賽事信息統計系統顯示,從技術官員選派到裁判員調度,“蘇超”賽事均嚴格參照職業聯賽的標準執行,部分場次甚至請來了中超的裁判,并且在首輪賽事中,十座城市均啟用當地投入高標準硬件的體育中心作為保障,這種專業的競賽系統為“蘇超”提供了強力支撐。
這兩大硬性條件雖決定了“蘇超”的不可復制性,但其背后的啟示值得深思:堅守長期主義,靜待開花結果。過去幾年,大家居行業涌現出多個細分賽道,以概念包裝的新品類,以設計蒙騙消費者的新賽道,都試圖短期內快速變現。然而市場回歸理性后,這些品牌都被打回了原形,引發一大批工廠倒閉、裁員,甚至一些頭部品牌也難逃退市、倒閉、跑路等結局。
如今的中國足球產業正上演著“國足”風格和“蘇超”風格兩類故事,這看似努力方向完全不同的兩類故事,實則有一個共同的基本邏輯——都是長期“努力”形成的。
同樣,中國大家居產業也有兩類故事:一類是品牌投資故事,一類是市場投機故事。前者通過持續投入形成品牌影響力,頭部效應愈加明顯,成為產業新周期背景下的贏家;后者要么沉溺在過去要么被當下誘惑,盲目追逐短期風口,缺乏對產業本質的洞察,成為產業新周期背景下的犧牲品。家居新范式認為這何嘗不是硬幣的“兩面”,看清楚這兩面,才能真正看懂大家居產業。
結語:干就完了
正如任正非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不去想困難,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當國足世界排名跌至歷史性99位,近百家上市家居企業營收下滑、中小家居家裝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我們不禁發問:這些深層困局究竟何以解?或許,“蘇超”模式帶來了新的解題思路,“蘇超”的球員或是球迷讓我們看到精氣神的同時,更讓我們看到了消費者的真實消費力。
總之,無論你從“蘇超”爆火事件以及本文中領悟了什么,也不管你對行業困局做了多少深入思考,都不如任老先生四字大實話: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