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在采訪中提及“小米大家電聲稱三年之內成為中國頭部(前三)”的目標。近日,盧偉冰和雷軍先后對此回應,兩人都講到美的和海爾,但是絕口不提格力。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小米對家電前三名的地位虎視眈眈。
那么,小米集團的家電業務發展現狀如何?為何市場將其視為潛在的家電第三大企業?在激烈的家電市場競爭中,小米智能生態具備哪些優勢?本期,家居新范式一起來探。
家電后起之秀,要沖刺市場前三名?
家電行業已無法忽視小米家電的強勢崛起。5月19日,方洪波首次對媒體回應與小米的競爭,稱戰術上重視小米,戰略上不怕小米。他還表示,美的既要往上走、做高附加值的產品,也要往下走、拼成本,不能坐視小米蠶食市場。
5月30日,美的集團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方洪波進一步解釋上述言論:一是家電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進入門檻不高,行業已經過多輪大戰;二是家電行業增長空間、價值鏈效率提升空間不大;三是即使取勝也是巨大的消耗戰。
6月18日晚,對于方洪波提及的“小米大家電聲稱三年之內成為中國頭部(前三)”的目標,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直播中作出回應。
盧偉冰表示,外界對于小米大家電此前的目標有一些誤解,美的、海爾等行業頭部企業很值得學習。他還表示,“我們原話是2030年能不能在大家電業務成為中國頭部”,“非常期待和美的、海爾成為大家電的頭部企業”。
6月19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上表示,“美的、海爾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需要認真向這些優秀企業學習”。
家居新范式關注到,盧偉冰和雷軍都沒有提及格力電器。從營收排名來看,美的集團是當之無愧的大家電TOP1;其次是格力電器,而后是海爾智家。小米要想沖刺行業第三名,首先要超越的是海爾智家。
除了小米與格力的歷史恩怨,小米在大家電領域的強勢崛起,也引起行業關注。以空調為例,在線上渠道,小米的市場份額已躍居行業第三,僅次于美的和格力。據奧維云網數據,2025年前4個月,小米空調在線上市場份額占比是13.41%。
小米家電在渠道方面的弱勢,在于線下市場布局不足。目前,空調線下市場呈現美的和格力兩大品牌為主、多品牌共同競爭的局面。2025年前4個月,小米空調在線下市場份額位居第17位。
小米搶食家電市場,不止于性價比
以智能手機起家的小米集團,已在家電領域積累強大的優勢。2024年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的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實現收入為1041.04億元,同比增長30%,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該業務主要得益于智能家電業務的發展。
其中,小米空調更是以高性價比的產品搶占市場,打破消費者“好產品必貴”的觀念。數據顯示,2024年小米控銷全渠道出貨量達到68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50%,超越海信、TCL等老牌家電企業,成為第四大空調品牌。
今年以來,小米大家電在“國補”政策的推動下,銷售大幅增長。2025年一季報顯示,小米集團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增長113.8%。其中,空調出貨量超過11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65%;冰箱出貨量超過88萬臺,同比增長超過65%;洗衣機出貨量超過74萬臺,同比增長超過100%。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小米開始在武漢建設自己的家電智能制造基地,切入產業鏈上游生產領域,逐步改變過去代工模式。這有利于增強小米家電對上游供應鏈的控制權,同時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小米憑借高性價比的策略在家電領域“大殺四方”,也激起各大家電品牌的強烈反應。據悉,美的集團旗下子品牌華凌、格力電器旗下子品牌晶弘都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空調,加入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家居新范式認為,小米家電在市場中獲得成功,不僅是靠性價比的打法,還有智能生態互聯的強大競爭力。小米在家居家電領域已經建設完整的智能生態,掌握了珍貴的流量入口。
首先,小米智能生態覆蓋場景范圍較廣,產品品類豐富。小米以智能手機為中心,構建家電家居生態,消費者只需使用智能手機,就可以控制全屋智能家居家電產品。格力電器等老牌家電企業,在智能生態布局上較晚,且缺少“智能手機”這一類流量入口。
其次,智能生態對消費者的粘性非常高。當消費者買了一款小米生態產品,接入智能生態鏈,就更大概率會購買更多小米生態產品,以拼接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實現更好使用體驗;當消費者更換新的產品時,也有更強的意愿去購買小米生態鏈的同類產品。
結語
對美的而言,相比格力電器、海爾智家等老對手,小米家電在智能生態上布局更加完善,而且靠有效的市場打法,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因此,方洪波對于這位“對手”的重視不無道理。
?來源:紅星新聞、金融界、羊城派、家居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