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
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召開,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會議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
受消息影響,7月2日,海洋經濟概念震蕩拉升。截至收盤,國聯水產、深水海納收獲20CM漲停,冰山冷熱、獐子島、開創國際等個股也實現10CM漲停。
政策保駕護航
會議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同時,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更加注重產業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諧,更加注重合作共贏。
此外,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動海運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接續實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海域分層立體利用,探索開展海洋碳匯核算。
業內人士表示,海洋經濟近幾年成為全球經濟的熱點,而且潛力巨大,包括海洋漁業、海洋能源等都是巨大的經濟增長點。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是必然路徑。
在此之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海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在政策支持與科技革新的雙重驅動下,海洋經濟正從近海邁向深遠海,其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加速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海洋油氣、船舶制造、交通運輸、漁業養殖等產業深度融合。
同時,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也為我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集群,完善海洋經濟全產業鏈條提供了新的抓手。
當前我國海洋經濟已步入全新發展階段。根據官方數據,在“十四五”規劃期間(2021—2025年),中國海洋經濟占GDP比重約為8%。2023年,中國海洋產業經濟總量達到9.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9萬億美元),對穩定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僅海洋經濟整體增長率超過GDP總體增長,中國在海洋現代制造業和深海采礦等戰略性新興領域也取得突出進展。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7.8%。
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事實上,深??萍际峭苿雍Q蠼洕鷱摹耙幠U張”向“高附加值”轉型的核心動能。
從產業鏈來看,深海科技主要涵蓋與資源安全和國防安全相關的多個行業,包括但不限于高端材料、涂層技術、聲吶傳感器、水下設備以及與海洋資源開采相關的有色行業和石油石化行業等。
機構指出,深海科技概念的提出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國防安全,隨著國家力量增長和制造業出海,需要更強大的海軍力量護航,這就涉及深海探測、監聽等設備的研發;二是資源安全,近海資源開發已無法滿足需求,而深海尤其是遠海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
東方電纜(603606.SH)是國內陸地電纜、海底電纜系統核心供應商,擁有500kV及以下交流海纜、陸纜,±535kV及以下直流海纜、陸纜的系統研發生產能力,并涉及海底光電復合纜、海底光纜、通信電纜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安裝敷設及運維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電纜持續聚焦深海油氣開采和遠海浮式風電開發等領域,攻克了超深水和動態化設計等核心技術,在海洋臍帶纜和動態纜系統領域形成了全壽命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多項“卡脖子”技術的成果轉化并實現產業化應用,全面助力我國推進深遠海能源開發進程。
亞星錨鏈(601890.SH)專注于海洋系泊鏈、船用錨鏈、礦用鏈、鍛件、鑄造件的設計、制造與研究,公司生產的錨鏈及系泊鏈產品分別是維系船舶和海洋工程設施安全的重要裝置,是海上系泊定位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該公司加大超高強度海洋系泊鏈產品的開發力度,除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外,未來可能為風力發電、海上采礦等海洋工程項目提供更先進的系泊鏈產品。
此外,深水海納、國聯水產、振華重工等公司也在不斷加強研發創新,努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上述企業均有望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