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重塑電商的價值鏈,拼多多正讓更多下沉市場的產業賣家享受電商的紅利
作者|方歌
近五年,國貨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目共睹。
連帶著,曾經那些國外奢侈品牌背后的沉默之地,一步步地走進大眾的視野。
曾經只是大牌代工廠的滄州青縣,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在拼多多賣到了拼多多銷量第一。電商崛起后,曾經只能奔赴虎安趕工的丁集人,終于在家鄉建立了自己的婚紗產業帶。過去幾年在連云港還屬邊緣產業的“指尖經濟”,在消費需求轉變和流量扶持的當下,變成了真正的百億生意。
一大批中小國牌,正在拼多多創造著新故事。
而這背后,是一場有關“新質供給”的行業革命。
除了多年持續的“百億補貼”,今年4月初,拼多多再次推出了“千億扶持”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源,一邊為商家提供資金、流量、資源的多元支持,一邊為消費者提供減免、補貼、終極售后的服務,實現雙向扶持。
一支化妝刷,養活一村人
20世紀90年代,得益于第一批沿海開放縣、毗鄰京津翼的地理優勢,以及皮裘市場發達的市場優勢,青縣吸引了一大批韓資企業。
那時,青縣成為了最具性價比的代工地,韓資制刷企業達到40家。女工們手里的刷子飄洋過海,帶上其他大牌的logo,賣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成本的價格。
但代工并不是長久之計。
此后隨著電商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國貨商家“登上舞臺”。加上美妝博主的積極科普,“買化妝刷就認準滄州”終于逐漸成為了所有消費者的共識。
在青縣的一隅,一個名為二十里屯、人口數僅一千多人的村子,就是拼多多銷量第一的化妝刷“魅女郎”的生產地。
“魅女郎”工廠里的員工,也幾乎都是村子里的人。
在這里,工資不按“計件”發放,每個人不用被“多干活多掙錢”卷著走,只想著“做好刷子”這一件事。
王姐在這里擔任“墩毛”的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是將毛料剔除雜質、稱重梳理、放入模具、整理毛料至每一根毛尖都盡量貼合模具。
“要的是質量。”在UP主@@小可追太陽 探訪工廠時,她笑著對著鏡頭說道。
王姐是土生土長的青縣人,她的母親靠種地維持生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實打實地見證了青縣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從田間到工廠,從麻煩到便利。可以說,化妝刷改變了三代人的生活。
“不說別的,最起碼咱守得那么近,工人都能上班。”提起村子的變化,王姐母親的眼睛都是亮亮的。
如今,王姐的女兒畢業了,也進入了化妝刷行業。只不過,她從幕后走向了臺前,在直播間發光發熱。
這間依著運河而建的工廠,串聯起村民的生活,串聯起青縣的歷史,更有一種難得一見的人情味。
據中國社科院,拼多多帶動了5500萬就業,尤其和王姐一樣的中年人群和女性群體。而這背后,還是無數個家庭、代工廠和鄉村越來越好的生活。
不久前,“魅女郎”還成功申請成為拼多多百億補貼品牌,獲得了平臺交易手續費減免、各種補貼、曝光機會和流量支持的扶持。
店鋪的網絡運營小牟告訴@小可追太陽 ,有了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后,店鋪的曝光至少可以翻1.5倍。在他看來,拼多多最大的優勢是有365天的長期促銷活動,“平臺的補貼很多,服務費也是減免的,對消費者和我們商家,都挺友好的。”
靠著拼多多流量扶持、活動補貼以及最新推出的“千億扶持”計劃,一個個像“魅女郎”一樣的中小商家陸續從村子里走出去,奔赴國貨之光的未來路。
95后大女人,想帶著寶媽一起賺錢
在拼多多,踩上風口的人還有95后的顧漢玲。
她從大二就開始創業,是一直被推著走的那群人。
2019年3月,顧漢玲和丈夫聽到拼多多的“風聲”,決定共同在連云港東海創立一間做穿戴甲的公司,試著踩踩風口。
彼時,拼多多正致力于持續完善中國不同地區的消費平權體系,完善商家的有效供給率和效率,處于消費者增速急速擴張的關鍵期。
于是“一只顧”在拼多多誕生了。
但當時,價格不菲的線下美甲店還是消費者的首選,顧漢玲甚至得花很多時間向別人解釋什么是穿戴甲。受眾不多的穿戴甲沒資格在平臺獲得一個單項的分類,“一只顧”只能將產品歸類為美甲工具。大多時候,顧漢玲是利用在家的空閑時間,保證穿戴甲的上新頻率,少則六至八款,多則十至十二款。
轉機在同年10月。“一只顧”的某款穿戴甲因性價比、精致度、售后被博主推薦,瞬間成為了火爆單品。在拼多多上,店鋪一天的訂單數,從個位數飆升到三四千。
巨大的流量也帶來了壓力。那段時間,夫妻倆還沒有產業化的概念,廠里只有30多名員工,大家一起日夜趕工,依然追不上訂單增長速度。
火爆的生意讓顧漢玲有了擴張的想法。
隨著訂單增長,顧漢玲夫婦在東海縣租下了數千平方米的廠房。現在,“一只顧”已經是東海最大的穿戴甲生產基地,顧漢玲要供養的員工也增長到了200多人。
而這其中,70%到80%都是寶媽。
寶媽幾乎是招聘市場上最不受歡迎的群體,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被認為擠不出時間、事多。但和大眾的刻板印象不同,顧漢玲覺得寶媽身上有很多好的特質,比如耐力比較強、學習性也比較強。跟著她一路走過來的很多人,甚至已經拿到了美甲師的證書。
“我以前就在想,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我就要帶領一群有能力的寶媽,大家一起賺錢。”在和B站百萬UP主@寶劍嫂 對話時,她篤定地說道。
顧漢玲似乎很習慣于做這種浪漫的事。
在拼多多的扶持政策下,她能夠用更好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一副售價20多元的穿戴甲,她進購的是高質量的原材料,配的是行業天花板級別的膠水,也全部都是手工制作。這背后,是她堅持了六年的理念——“把用戶當用戶”。
當下,隨著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指尖經濟”越發走紅。2025年1月至2月,東海穿戴甲產量突破3000萬副,銷售額達到30億元,預計全年總銷售額突破15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億生意。
“屬于中國女生自己的高定婚紗”
對愛美的女生來說,美妝、美甲是日常,而對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必須要選一套美美的婚服。
在拼多多上,一家名為泰勒馬丁的店鋪,八年里已經賣出了超過150萬件百元中式婚服(秀禾服)。
而這背后,是拼多多賣家將過去高價的秀禾服打到了平價,讓每個中國女生都能夠有屬于自己的高定婚紗。
一件中式婚服,光手工就需要五個師傅,復雜的禮服甚至需要16至18道工序。裙體上的掛珠、扣子,領口袖口的裝飾,各式各樣的鉆條,都需要手工縫制。完全稱得上,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高定。
不僅如此,在拼拼多的秀禾店鋪里,消費者往往能夠體會到極高的情緒價值。
一件定制的秀禾,整個流程效率和質量兼具,從設計到制作到改版到發貨,通常只需要一周,完勝那些動輒預售三十天的衣服。
線下一件租金七八百的秀禾服,在拼多多花相同的價格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買到。也正因為這樣的低門檻,秀禾服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進入了大眾的生活和記錄的瞬間,進而讓消費者和文化、情懷交融釋放。
4月的時候,泰勒馬丁就接到了一筆大單子。一位消費者在店鋪下單了35件新款男裝,原因是泰勒馬丁的秀禾服被全班共同選為了畢業照拍攝的服裝。
“年輕人對國家(擁有)民族感、自豪感,(落到儀式感上)就是喜歡國風。”泰勒馬丁的老板在UP主@小桑菜奈 的視頻中如此說道。
泰勒馬丁的工廠,位于安徽省六安縣的一個村子,工人由附近村民組成,有孩子還年幼的寶媽,也有年近半百的老手藝人。在進門處,常年貼著一張招聘啟事,寫著正式員工的工資在5000元在10000萬之間。而據工廠人員透露,有些員工的月薪甚至能夠達到13000元。
據安徽省統計局,2024年安徽省六安縣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99340元和98386元。這就意味著,泰勒馬丁員工能夠拿到的最高薪資,已經達到平均數的160%。
早年間,婚紗產業帶還集中在蘇州虎丘。那時,在虎丘那些掛著“工廠直銷”的婚紗店里,有半數以上的工人,都是跨越了500公里到虎丘謀生的丁集人。
2020年,丁集的婚紗小鎮一期交付,中小企業看重了拼多多門檻低、沒有傭金、費用較低等種種政策優惠,集中入駐平臺,一邊拼搏、一邊成長。
如今,丁集已經成為了毫無疑問的婚紗之鄉,在這里有超過600家婚紗電商企業,婚紗年產值超24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五年之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平臺和自身的努力下,丁集人不必再跋山涉水,也過上了好日子。
結語
從安徽六安丁集的“婚紗產業帶”,到河北滄州青縣的“化妝刷產業帶”,到山東青島平度的“假睫毛產業帶”,到江蘇連云港東海的“穿戴甲產業帶”,拼多多已經深度參與了無數中國產業帶的建立和升級。
在生產力已經足夠高的當下,對于很多商家來說,其實缺少的不是好產品,而是流量的扶持和曝光。
4月初,拼多多再宣布推出“千億扶持”計劃,表示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為健康優質的電商生態添磚加瓦,真正實現供給側的正向變革。
拼多多想要打破的,是依賴傭金抽成的傳統電商模式;想要走通的,是深度參與和推動產業帶變革,進而實現商家和消費者和諧成長的良好生態。
通過重塑電商的價值鏈,拼多多正讓更多下沉市場的產業賣家享受電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