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參與全球產業數智變革。
作者 | 李小天
編輯 | 劉景豐
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日趨嚴峻,下行壓力明顯加大。
2月2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發言人表示,我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已經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外貿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也需要進行一場與時俱進的轉變。
雖然全球外貿承壓,但我國外貿出口依然在困境之下實現了逆勢上揚、強勢反彈。根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歷史同期首次突破了20萬億元,實現了20.1萬億元的貿易規模,同比增長了2.1%;其中,出口金額占比就超過了一半,達11.46萬億元,同比增速為3.7%。
天眼查數據也顯示,2023年1-10月,國內新增外貿相關注冊企業近77萬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28.9%。目前,國內外貿企業已超過726萬家。
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所帶來的全球供應鏈重塑,以及能源轉型的時代趨勢,是它們共同面對的問題。而中國外貿企業,也需要適時調整、創新升級,來順應全新的時代潮流與競爭格局。
在中國外貿結構中,跨境電商作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動力引擎之一,表現尤為亮眼。
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元,增長19.9%;進口2760億元,增長5.7%,保持向好發展勢頭,有效助力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提到中國跨境電商,華南地區必然名列翹楚。目前,我國70%的跨境電商聚集在華南,從深圳3C產業帶、佛山家具產業帶,到虎門女裝產業帶、順德小家電產業帶,無數賣家乘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東風,以及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的時代機遇,遍地開花、迅速崛起,將“中國制造”銷往全球。
這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在當今“逆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電商愈發成為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變革力量,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逆流而上、突破壁壘,實現全球化布局。
以亞馬遜這類跨境電商平臺為例,其直接打通中國產業帶,平臺的全鏈路數字化優勢與傳統工廠的產能優勢相結合,由數據驅動出海、借平臺賦能品牌,讓傳統產業也能在海外跨境與品牌塑造下煥發勃然生機。
其次,從制造端來看,制造業比拼也由過去的“產品生產制造”升級為“產業生態構建”的競爭。
根據運聯智庫所發布的《2023中國產業帶洞察報告》統計,全國總計超過1110個產業帶。產業帶依據交易屬性和輻射范圍,可分為四大類:集散型市場、下沉型市場、屬地型集群、全國型集群,這四大類分別適配不同的供應鏈模型類型。產業帶集群能夠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的優化配置,通過科技創新,進一步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跨越。
第三,從對外出口模式上來看,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升級轉型,無疑是中國外貿的大勢所趨。從來料加工、貼牌加工到自動研發、自創品牌,中國跨境賣家篳路藍縷、從無到有,不僅用產品力豐富著國際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也逐漸用品牌力占據消費者心智、提升對全球產業鏈的主導力。
第四,全球能源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對外貿領域帶來的變化是,一方面,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已經取代服裝、家具、家電的“老三樣”,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外貿出口主打產品的“新舊之變”,彰顯了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持續優化;另一方面,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時代要求也促使制造業加快升級轉型步伐。
例如,2022年3月發布的《歐盟可持續和循環紡織品戰略》就明確了從生產端起始衡量產品的可持續性指標。“碳”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標識也將成為紡織品出口到歐盟國家的一道門檻。優勢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的轉型迫在眉睫。
在國際外貿新環境與發展新趨勢之下,中國工貿企業也進行著一場革故鼎新。
來自深圳、主營消費級3D打印產品的創想三維,便是通過產業生態構建與技術研發創新,成為后起之秀的一個典型案例。
2014年,四位年輕的合伙人成立了創想三維,并精準切入C端消費這一細分賽道。2022年,創想三維緊跟出海熱潮入局亞馬遜,首次在亞馬遜上搭建了自己的全球旗艦店,將產品展現在更多海外用戶面前。
創業至今已有9年,創想三維產品的全球出貨量已經達到550萬臺。
而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創想三維所需的國外芯片物流延滯。面對這一困境,創想三維利用深圳的產業集群優勢,轉為產品配套供應鏈國產化,經過了一年多時間,已經完全實現全產業鏈的國產化替代。
“深圳的產業鏈集群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在上下游配套上基本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像型材、電路板、電器、元器件、電子元器件和包材等系列的這種,在我們所處的龍華地區,基本上在這一片都可以滿足,而且供應的價格優勢也非常明顯。對于配套的耗材方面,也比較容易找得到。”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說。
另外,針對市面上已有3D打印設備速度較慢的痛點,創想三維創立了強大的研發團隊,突破技術壁壘、優化現有產品,實現了600mm/s的最高打印速度以及20000mm/s2的加速度,創下了3D打印機速度的新紀錄。
但在海外市場,創想三維也面臨著有爆款但無品牌的尷尬困境。“2016年,我們推出了爆款產品CR-10,以此為契機,2017年,我們迎來了一個急劇增長期。但很多人只知道CR-10這個產品,并不知道背后的公司是誰。2019年之后,我們在海外本土也招募了一些經銷代理渠道,加上國內、國外雙邊循環的方式去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開始做自主的品牌出海。”劉輝林告訴霞光社。
創想三維的3D打印賽車
產業鏈優勢與技術優勢賦予了創想三維核心產品力,而在亞馬遜的加持下,創想三維也能將其產品力呈現給海外終端的消費者。兩者相輔相成,讓創想三維在3D打印這一新興賽道中脫穎而出、后來居上,改寫了原本的品牌競爭格局。
專注于戶外儲能賽道的德蘭明海,完成了從ODM工廠到自主研發,再到品牌出海“三級跳”的華麗轉型。
德蘭明海成立于2012年,憑借著自有研發團隊和ID設計團隊,在2013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儲能,是儲能行業的先行者。早期的業務主要以ODM和B2B的模式運作。
在經歷數年的沉淀后,德蘭明海逐漸認識到僅僅是做ODM(設計加工)而沒有自己的品牌,不足以支撐我們實現讓儲能走進每一個家庭的長遠愿景,所以品牌出海勢在必行。”德蘭明海CTO 雷健華說。
并且彼時的德蘭明海經過數年的研發經驗積累,自有生產與供應鏈優勢以及多年的產品打磨等諸多優勢,具備了運營品牌的深厚基礎,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在2020年,乘著全球儲能行業大爆發之勢,德蘭明海開啟了品牌運營的計劃,借助亞馬遜等跨境平臺,德蘭明海用兩年多的時間,將自有品牌產品成功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目前亞馬遜全球站點,基本上亞馬遜在哪兒開店我們在哪兒,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歐洲、英國以及其他巴西、中東,基本上只要是能具備開店的條件我們都已經開店了,全球都實現了在亞馬遜的線上布局。能源結構轉型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我們相信儲能行業一定是一個風口賽道。”德蘭明海CTO雷健華說。
從組裝代工到自研制造再到品牌出海,德蘭明海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數智變革的縮影。
如果說創想三維與德蘭明海是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在跨境電商時代異軍突起的案例,那么2010年創立于家具重鎮佛山的愛意家具,便是傳統制造業在平臺數字化供應鏈下成功完成升級轉型的一個例子。
和跨境電商的合作,讓愛意家具順利轉型、事半功倍。在選品端,通過亞馬遜選品工具的數據分析,并結合企業本身的優勢點,共同找到了適合該企業的海外C端產品選品思路,讓品牌在出海前期,就具備了先發優勢。在營銷端,愛意有效使用商品推廣、品牌推廣和展示型推廣三個亞馬遜廣告工具,成功打造出多款爆品,做到了亞馬遜床墊類目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我們一開始在和亞馬遜談合作方案的時候,就計劃要符合亞馬遜的平臺匹配邏輯。我們堅持‘打爆款’的運營策略,所以在2018年11月底我們只上線了一款產品,直到第一款產品打爆了,才在2019年2月上線第二款產品。到今天為止,我們在亞馬遜美國站有24條鏈接,它們的銷量全部在前100名,其中20條鏈接的銷售量在前50名。爆款邏輯讓我們的生產非常簡單,不需要切換生產場景和生產條件,還可以通過排名升降反推備貨數量,保證工廠產能的穩定性。”佛山愛意家具跨境電商操盤手葛旭光如是向霞光社分享他的出海生意經。
在這三家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中,都難以忽略亞馬遜的身影。
對創想三維、德蘭明海、佛山愛意這樣原本OED工廠來說,要完成品牌形象塑造,除了不斷完成自身產品力的更新迭代外,還離不開通過與海外消費者之間反復深度地交流,建立切實而豐富的連接,擊穿消費者的心智,培養起用戶對于品牌的認可以及忠誠度。
而亞馬遜這類跨境電商平臺,無疑能夠為“中國制造”轉型“全球品牌”帶來賦能。2015 年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正式進入中國以來,數十萬中國賣家加入該項目。目前,包括亞馬遜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荷蘭、瑞典以及波蘭在內的18大海外站點已向中國賣家全面開放。
一方面,中國賣家可以通過亞馬遜的后臺數據與用戶反饋,以及多樣化的數智化工具,真實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精準捕捉用戶消費習慣,從而做到切實有效的產品迭代。另一方面,通過亞馬遜全球開店,賣家可直接觸達亞馬遜全球超過數億活躍用戶、超過600萬優質的企業和機構客戶,并通過一站式解決方案提升出海效率。
“我們在各個國家銷售,也會面臨一些實際過程中的困難,比如不同國家對于法律法規的合規性要求情況各異,但入駐亞馬遜可以把這些事情統一性的解決。比如我們在美國設置了倉庫,再到墨西哥去開店,他也可以從美國發貨到墨西哥。這樣的話我們不用在美國、墨西哥都設倉了。”創想三維的創始人分享道。
為了幫助更多產業帶傳統制造業進一步發揮供應鏈優勢,今年8月8日,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正式發布“產業帶啟航十條”扶持計劃,從商機拓展、品牌打造、本地化服務、人才培養和品牌標桿塑造五個方面,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解決傳統工貿型企業的轉型痛點。
正如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Cindy Tai(戴竫斐)所說,“跨境電商能幫助產業帶企業開拓更廣泛的銷售渠道,拓展C端和B端更多元的業務模式,以及通過與終端客戶的對接,幫助產業帶企業逐步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真正打造國際化品牌。‘跨境電商+產業帶’的模式,是新業態和優質供應鏈的有力結合,將創造出強大的疊加效應。”
伴隨著跨境電商加速前進,一場中國外貿產業帶的轉型升級大幕已緩緩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