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71%。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自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在2025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由14款人形機器人組成的“軍團”,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隨之漲翻天。
1月21日,人形機器人概念再度活躍,截至收盤,肇民科技、動工股份、兆威機電等多股漲停,凱爾達、震裕科技漲超10%;奧比中光、柯力傳感、夏廈精密、北特科技、五洲新春等漲超6%。
消息面上,1月21日上午,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正式啟用,能容納超100個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未來,上海將重點推進“1+N”虛實融合訓練場建設、加速應用落地、推動人形機器人與大模型融合。
科技巨頭一馬當先
人形機器人賽道上,擠滿了巨頭。
“未來,機器人的種類可能不少,但很可能只有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三種機器人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今年1月剛剛結束的2025 CES科技展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表示,“通用機器人領域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英偉達正在積極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展會上,英偉達不僅發布了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平臺Cosmos,主要用來加速自動駕駛和下一代機器人訓練研發,而且展示了14款人形機器人,其中有6款來自中國企業,分別是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傅利葉、小鵬汽車、銀河通用、星動紀元。
特斯拉更是人形機器人的行業“先驅”,在過去兩年完成了Optimus3個主要設計版本和4個手部版本的開發,并展示了家庭服務、工業生產方面的能力。預計2025年量產,2026年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增加10倍,然后在第二年再增加10倍。
OpenAI硬件主管也在1月11日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顯示OpenAI正在重新組建機器人部門。
國內公司中,小米是和特斯拉同一時間段入局的玩家。早在2022年8月,小米就發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支持家庭護理、陪伴等多種場景。2024年6月,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搬到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小米宣布正在推進人形機器人CyberOne在自家制造產線上分階段落地工作。
華為也是“早有謀劃”。它在2022年已涉足機器人的融合研發,但當時沒有直接投身機器人制造業,主要研發算法模型,人形機器人本體交給外部供應商。
進入2024年,華為陸續公布了“人形機器人+”的開放生態平臺、“夸父”人形機器人。據報道,華為將投資72億元建設產業園區,計劃2025年發布人形機器人并實現一定規模試產。
概念龍頭漲幅亮眼
在人形機器人行業多重利好之下,A股相關概念板塊漲翻了天。
同花順數據顯示,從區間漲跌幅看,無論是本月、本年、近一月、近三月、還是近六月的表現,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漲幅都遙遙領先滬深300其他指數排名。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21日收盤,A股共有1084只人形機器人概念股。
從地域分布看,按照省份劃分,廣東有26家,占比24.1%;浙江和浙江各有22家,占比20.4%;上海有10家,占比9.3%;北京有6家,占比5.6%。
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行業一級分類,108只概念股涉及機械設備、電子、汽車、電力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輕工制造、通信、有色金屬等15個行業。
其中,機械設備行業聚集了36家公司,占比33.3%;電子行業有18家,占比16.7%;汽車行業有14家,占比13.0%。
從市值角度看,截至1月21日收盤,總市值超過百億的共有47家。其中,匯川技術、藍思科技、三花智控、科大訊飛分別以1655.46億元、1268.14億元、1133.90億元、1113.56億元的總市值位居前四,也是該板塊中僅有的4家總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過去一年,已有雙林股份、瑞迪智驅、北特科技、埃夫特、萬達軸承、南京化纖、勝宏科技、三豐智能、瑞芯微、柯力傳感、五洲新春、震裕科技、斯菱股份、瑞可達、長虹能源、駿創科技、世運電路、藍思科技、肇民科技、愛仕達、雷賽智能、凱爾達等22家公司股價實現翻倍漲幅。
其中,雙林股份、瑞迪智驅、北特科技、埃夫特4家公司股價漲幅均超300%。
從2025年以來的表現看,五洲新春、震裕科技、駿創科技3家公司股價漲幅均超70%,頗為亮眼。
公開資料顯示,五洲新春營業務為成品軸承、軸承零件、精密零配件及各類空調管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精密零配件和軸承產品。公司生產的軸承套圈定位中高端產品,現已穩定供應于世界排名前五位的軸承制造商,其中部分產品用于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
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五洲新春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趨勢和客戶要求,結合自身的技術特點,將具身智能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桿列為重點研發產品,已陸續開發出靈巧手微型絲杠、線性執行器行星滾柱絲杠等新產品,為未來人工智能領域帶來的新業務打下基礎。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震裕科技。據其于1月15日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比較認同機器人產業鏈未來是一個能夠比肩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長期賽道的觀點。而人形機器人新興領域行業還處于從0-1的起步階段,公司機器人組件及精密零部件產品都處于投入期,近期營收和利潤規模均相對較小,預計對公司業績貢獻度很小,更多的是公司拓展新業務領域能力的證明。
目前,針對行業客戶對絲桿關鍵參數的不同需求,震裕科技已開發完成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整套絲桿標品,峰值推力覆蓋100N到12000N的范圍,導程精度覆蓋C3C5,并已完成量產SOP驗證,以期幫助客戶大幅縮短樣品開發及測試周期,同時公司也可根據客戶需求快速提供定制型絲桿的開發和制作。
此外,為滿足市場的需求,震裕科技已開始建設第二條半自動量產線,預計25年Q1投入使用。基于行業客戶對絲桿組件精度一致性的高要求,公司還將建設一條集加工、在線檢測、裝配于一體的全自動絲桿生產線,進一步提高從1-N大規模量產的一致性及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