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相關研報預測,在車企、新能源公司等推動下,液冷超充驅動產業鏈升級。中性預期2026年國內液冷超充站數量有望達4.5萬座,對應液冷超充市場總空間有望達87.3億元。
7月7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各省市要適時制定大功率充電設施專項規劃,加強大功率充電設施專項規劃統籌,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范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并要求各地在用電、供電、財政、金融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以配合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
在分析人士看來,大功率趨勢下,核心器件與整樁設備迎來升級。大功率意味著高電壓和大電流的結合,對充電樁及其核心器件技術要求顯著提升。其中,大電流的核心問題在于散熱,液冷或成為主流散熱方案。
據相關研報預測,在車企、能源公司等推動下,液冷超充驅動產業鏈升級。中性預期2026年國內液冷超充站數量有望達4.5萬座,對應液冷超充市場總空間有望達87.3億元。
受政策影響,今日充電樁題材股依舊有所表現,欣靈電氣(301388.SZ)20CM漲停,國電南自(600268.SH)、科陸電子(002121.SZ)、思源電氣(002028.SZ)、豫能控股(001896.SZ)等漲停。
擁抱超充新紀元
本次《通知》明確定義大功率充電設施為單槍充電功率達到250kW以上的設施,并在規劃、應用場景、要素保障、技術標準等方面給予了指引。
推進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背后,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密切相關。一方面,近年來,多家乘用車主流廠商爭相推出800V高壓平臺車型,且自建充電網絡。
3月17日,比亞迪(002594.SZ)發布“閃充電池”。據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介紹,在超高電壓1000V和超大電流1000A的加持下,“閃充電池”可以做到全球量產最大充電功率1兆瓦(1000kW),讓充電功率正式邁入“兆瓦時代”。
6月30日,特斯拉宣布首批V4超級充電樁正式投入使用,覆蓋上海、甘肅、浙江、重慶等地服務區。公開信息顯示,V4超級充電樁是該公司迄今為止發布的充電速度最快、功率最高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與V4超充樁配套使用的V4超充機柜已正式發布,最大充電功率達到500kW(支持乘用車車型)和1.2MW(支持特斯拉電動重型商用卡車Semi,合1200kW)。
另一方面,電動重卡等車型對大功率充電設施有著近乎剛性的依賴。4月22日,華為數字能源舉行2025華為智能電動和智能充電網絡戰略與新品發布會。華為董事、華為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提到,重卡物流是降碳關鍵陣地,充電慢、網絡不健全是重卡電動化的核心短板,突破兆瓦超充技術是關鍵。當前電動重卡的應用,局限在封閉場景,要走向全場景,就需要大倍率、高容量動力電池,和兆瓦級大功率充電。
隨著相關充電設施不斷完善,重卡超充行業也有望迎來增長,中國目前加油站數量在12.3萬座左右,假設至2027年對應的重卡超充站的比例提升至加油站數量的26%,對應3.2萬座,當年新增重卡超充站1.35萬座,假設單個超充樁配套熱管理產品價值量8萬元,單個超充站對應10個超充樁,至2027年中國重卡超充熱管理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08億元。
與此同時,廣州、海南、深圳、重慶、福州、北京、上海等省市也在加速推進超充之城建設。隨著政策落地、產業協同推進,大功率充電設施將從規劃藍圖變為現實場景,一場重塑產業生態的變革正加速到來。
液冷技術炙手可熱
不容忽視的是,大功率意味著高電壓和大電流的結合,對充電樁及其核心器件技術要求顯著提高。其中,大電流的核心問題在于散熱,液冷散熱系統因其高效散熱和長壽命,有望在未來替代傳統風冷系統,成為主流選擇?。
據悉,液冷散熱模式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展現出顯著的優勢,其最引人矚目的特點包括加速充電過程、高效散熱、卓越的安全性能、低噪音以及更高的防護等級。該模式采用獨特的雙循環散熱架構,內部液冷模塊通過高效水泵驅動冷卻液循環,迅速帶走充電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而外部則利用低轉速大風量風扇或空調設備,進一步將散熱器上的熱量散發到環境中,確保充電設備始終處于理想的溫度狀態。
以華為全液冷兆瓦級超充為例,其核心參數堪稱顛覆性,峰值功率可達1.5兆瓦(是傳統充電樁的3-12倍),每分鐘可補能20度電,雙槍持續充電電流達2400A,重卡15分鐘即可充電到90%(約300度電池容量),補能效率較傳統快充樁提升近4倍。華為全液冷兆瓦級超充支持99%的存量車型即插即充,在實際測試中充電效率提高了30%,運營成本降低了20%。安全方面,華為全液冷兆瓦級超充采用浸沒式液冷技術,使用壽命達10年,攻克高功率充電時的熱失控難題,還能在-30℃至60℃的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
源達信息證券研報顯示,假設液冷超充樁成本從2020年的25萬元降至10萬元,假設2025年超充樁配比每萬輛12根,液冷滲透率60%,得到2025年液冷超充市場規模31.7億元。液冷產業鏈中游的參與廠商眾多,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由于液冷下游為大型to B客戶,具備技術積累,且率先進入大客戶供應鏈的企業更有優勢。
銀輪股份(002126.SZ)過往在新能源熱管理領域深耕多年,技術競爭力較強,產品豐富。2024年,公司在數字能源熱管理領域,依托車規級熱管理技術,成功拓展至儲能系統、超充設備、數據中心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柴油發電機超大型冷卻模塊、儲能液冷空調、重卡超充液冷機組、儲能液冷板模塊、銅IGBT碳化硅冷板、算力中心冷卻機組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斬獲。公司柴油發電機熱管理業務已進入產能爬坡,重卡超充冷水機組業務也進入量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