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陸電子股價的漲勢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迎來曙光,從公司基本面來判斷的話,更趨向前者。
7月9日至15日,科陸電子(002121.SZ)股價錄得5天3板,實現小幅度拉升。
同花順漲停信息顯示,科陸電子股價上漲原因緊緊圍繞著其主營業務,包括儲能、智能用電設備,甚至還有占比極低的機器人。證券機構也表示,電網設備與工控行業2025上半年基本面保持韌性,下半年業績與估值有望迎來恢復。
相比股價漲停,更抓人眼球的是15日科陸電子所披露的2025上半年業績,據業績預告數據,上半年科陸電子實現凈利潤17500萬元至2250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41.13%至667.16%。而這可是科陸電子凈利潤連續4年虧損之后的首次回正。
業績改善的勢頭能否持續,這一點很關鍵。
業績曾經拉跨
科陸電子的漲停除了上述業務原因之外,也被認為是資本市場對其業績預增的提前反應。7月14日收盤,科陸電子股價單日漲幅達10.03%,換手率高達19.74%。市場評論中,投資者情緒明顯分化但總體偏向樂觀。有投資者留言稱“業績超預期,明天繼續漲停”,也有人預測“明天一字漲停”。
然而,7月15日,科陸電子股價開盤低位震蕩之后拉升,但隨即轉為震蕩下跌。
科陸電子股價的漲勢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迎來曙光,從公司基本面來判斷的話,前者可能性更大。
公開資料顯示,科陸電子1996年成立于深圳,2007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智能電網與新型電化學儲能。
通過其歷史財務數據可以看出,科陸電子業績較為波動,2012年至2017年穩定發展六年之后就迎來斷崖式下跌,以至于2018年至2024年間,僅有2020年凈利潤為正。
具體來看,2018年、2019年,科陸電子凈利潤分別虧損12.20億元、23.76億元;2021年至2024年,科陸電子凈利潤分別虧損6.65億元、1.01億元、5.29億元、4.64億元。
在6年間,科陸電子累計虧損達53.55億元,而2020年其僅實現凈利潤1.85億元,與虧損額度相距甚遠。
如此看來,科陸電子早已積勞成疾,依靠目前僅僅幾天的股價漲勢,難以改變資本市場、證券機構以及投資人對其未來的長期判斷。
多元化“昏招”迭出
那么,科陸電子走錯了哪一步?
根據過往事件一項項細究下來發現,曾經錯誤的戰略布局、內部管理層的不足以及行業變化都是導致科陸電子發展至此的“昏招”。
2018年前,科陸電子大規模激進擴張,業務覆蓋智能電網、儲能、新能源汽車運營等多個領域。過度擴張導致資源分散,整合難度加大。
例如,2015年至2016年,科陸電子前后投資超8600萬元收購深圳市中電綠源(后更名為“創響綠源”),該公司自稱正“著力打造車網、樁網、電網三網一體的叫車及調度管理平臺,同時布局全國的通勤車、物流車、公交車的運營市場”。
2019年至2022年,創響綠源綜合收益分別虧損2201.14萬元、4982.71萬元、5750.23萬元、9027萬元。最終,科陸電子于2024年剝離了連年虧損的新能源車運營業務。公告稱將以7310萬元售賣創響綠源所有的2150臺新能源車。
2015年,科陸電子宣布以3.88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太務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持有的百年金海100%的股權,旨在構建起新能源智慧城市生態鏈,打造綠色智慧城市。
百年金海除在2015年完成承諾凈利潤外,在2016、2017連續兩年業績均未達到承諾利潤水平;2018年,更是巨額虧損3.73億元,截至期末其凈資產也變為負1.35億元。最終,科陸電子將持有的百年金海100%股權以人民幣1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圳市豐之泉進出口有限公司。
2016年,科陸電子還收購了生產載波芯片的高新技術企業芯瓏電子,與前兩個子公司相同,芯瓏電子同樣沒能完成科陸電子所給予的厚望,最終于2022年被掛牌出售,底價5135萬元。
可以說,科陸電子在業務多元化上一通忙活,但均未能達到預期收益,反而拖累整體業績。2018年、2019年,科陸電子開始業務調整,剝離已成拖累的子公司,雖意在聚焦主業,但資產處置產生了大量損失。
美的入主收效乏力
大規模擴張和投資使得公司財務費用高企的同時,各項重要財務指標均出現問題。
2019年至2022年,科陸電子資產負債率分別高攀至89.37%、82.34%、88.25%、90.41%,償債壓力大,資金鏈緊張,嚴重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和發展,急需外部資金注入來改善財務狀況、優化資本結構。
值此之際,美的集團作為家電龍頭,正在謀劃多元化轉型,將能源管理視為點燃第二引擎并在B端核心業務上布局與突破的關鍵領域。科陸電子在儲能業務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近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儲能,這符合美的在新能源業務板塊的布局需求。二者一拍即合,2022年,美的集團戰略入股了科陸電子;2023年美的集團成為科陸電子控股股東。
新股東來了,帶著新的訂單、新的氣象、新的未來,但從數據上來看,美的集團的介入也沒能改變科陸電子的業績頹勢,公司仍在虧損狀態中。
一方面,是管理層決策的再次失誤。美的集團入主2個月后,科陸電子宣布投建佛山儲能產業園項目,然而2025年3月該項目被終止,近兩年時間內公司投入7000多萬,其中1000多萬“打了水漂”,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儲能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導致盈利難上加難。2024年部分2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項目已出現“成本倒掛”,2025年低價競爭仍在加劇。科陸電子為搶占市場份額,雖加大生產,但產品價格過低,結果當然是“量增利不增”甚至虧損。
屋漏偏逢連夜雨,現有的問題還沒處理完,還被重要客戶南方電網“拉黑”。2024年11月公告顯示,科陸電子被南方電網采取市場禁入處理措施,處理期限18個月,這反映出科陸電子產品質量和經營信用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影響了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營收。
然而,在公司經營不善、業績不佳,已近乎風雨飄搖的情況下,科陸電子總裁、財務總監等高管和員工卻繼續加薪導致管理費用率攀升,并創下新高,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壓縮了利潤。這也引發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對科陸電子的圍追堵截。